发布时间:2022-01-11 21:13 原文链接: 因为这个新的命名规则,微生物学界吵起来了!

如果一夜之间,你的研究对象纷纷改名换姓,甚至有了新的分类,写起实验报告和论文,你会不会有些犯难?

微生物学家们正面临这样的问题。

近日,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宣布,将更新其对42个细菌和古细菌“门”的分类和命名方式。

具体而言,新的门系命名规则要求,目前所有的“门”都必须有一个以后缀“-ota”结尾的拉丁名称,并且“门”的名称应该取自该门内的一个属。

此前,原核生物的命名法规中将“门”这一分类标准排除在外。

随着微生物学家们探索的深入,此前一直使用的名称和分类方法已经过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特定生物体发现者建议的俗名占据上风,创造了非官方门名称的大杂烩。

原核生物新命名和分类应运而生,这一改变自然有助于科学标准化。

但对于一线微生物研究者而言,培养皿中熟悉的小伙伴们忽然换了名字,实在免不了麻烦。

做研究,连续性大于标准化?

这场命名和分类新法则始一出台,便在微生物界引起轩然大波。

不少研究人员在社交平台发起讨论,并把细菌和古细菌拟人化,通过表情包模因进行“集体哀悼”。因为对许多微生物学家而言,新分类和命名不仅代表着称呼变化,更可能导致过往研究与当下研究的脱节。

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的微生物学家Karen Lloyd认为,这些“戏剧性”的分类和命名将使研究变得更加困难。它不仅破坏改名前后论文的连续性,还可能威胁到科学家的工作能力。对她而言,连续性胜过标准化。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环境工程师 Ameet Pinto也表示,需要适应新的命名、分类方法,确实会给研究带来不便。

隐忧不止于研究不便,还有实践中的安全隐患。Lloyd提出,在疾病研究、基础设施维护、食品安全等应用领域中,如果当下使用的微生物名称与文件中的名称不同,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短期头痛,能带来长期好处

不过,也有不少微生物学家们点赞这次原核生物界的“大洗牌”。

参与此次原核生物命名法规制定的密歇根州立大学微生物学家Garrity认为,这是原核生物改名的重大尝试。他把原核生物改名比作字典条目的变动,“有多少人对字典条目感到不安?”

Garrity补充说,如果科学家“希望他们的名字有价值,他们就必须遵守规则。不要抱怨。学习规则、玩游戏。”

也有声音认为,这一变化正标志着科学家们对微生物的理解不断进步。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微生物学家Brian Hedlund表示,“我们不应该期望分类和名称是稳定的,如果它们稳定,则意味着我们了解一切——而我们就是不了解。”

国际原核生物系统学委员会主席、诺森比亚大学微生物学家Iain Sutcliffe则表示,科学始终向前发展,如同一张模糊的图片渐渐聚焦,而大家会很快适应新的命名方式。

改名的漫长征程

也许这场“规范化”来得太迟了。

委员会主席Sutcliffe认为,“门”这一分类的滞后是由于历史局限造成的,命名法典首次起草于1936年,当时已知的原核生物极少,有限的技术还不足以识别细菌世界巨大的多样性。

上世纪80年代前,科学家们通过形态学和培养特性对原核生物进行分类,这种趋化分析的方式很快向遗传学分类转变。借助16S rDNA序列技术,科学家们能从单个物种层面识别和区分细菌,这是对当时分类技术和分类学概念的突破。

更名也需要国际原核生物系统学委员会通过。这是一个由微生物学家和分类学专家组成的组织,他们负责维护国际原核生物命名法规。

2015年,委员会的科学家们在该组织的官方期刊《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提议将“门”纳入原核生物的命名法规中,并建立一个新系统。几经修改,2021 年 2 月,改名问题被提交给委员会投票,最终以19:2获得通过。

如今,微生物学正处于“第二次革命”,随着全基因检测方法的进步,传统的微生物分类标准也显得过时。微生物学的未来比过去要长得多。但问题在于,当前基因检测是否能保持分类黄金标准的地位,而新技术是否会在遥远的未来取而代之?

正如沙漠研究所分子生态学家Alison Murray总结的,“我们需要一种语言来传达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适应这些变化同样是科学史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1] Newly Renamed Prokaryote Phyla Cause Uproar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newly-renamed-prokaryote-phyla-cause-uproar-69578

[2] NCBI Taxonomy to include phylum rank in taxonomic names

https://ncbiinsights.ncbi.nlm.nih.gov/2021/12/10/ncbi-taxonomy-prokaryote-phyla-added/

[3] Researchers Propose Automating the Naming of Novel Microbes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otebook/researchers-propose-automating-the-naming-of-novel-microbes--68411

[4] Oren A, Garrity GM. Valid publication of the names of forty-two phyla of prokaryotes.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21 Oct;71(10). doi: 10.1099/ijsem.0.005056. PMID: 34694987.

[5] Oren A, Arahal DR, Rosselló-Móra R, Sutcliffe IC, Moore ERB. Emendation of Rules 5b, 8, 15 and 22 of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Prokaryotes to include the rank of phylum.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21 Jun;71(6). doi: 10.1099/ijsem.0.004851. PMID: 34161220.

相关文章

见世界见未来,湘湖实验室举办科研成果专场路演活动

11月28日上午,湘湖实验室在萧山传化科技城钱湾智谷成功举办了名为“见世界见未来”的科研成果专场路演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推动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据悉,这是湘湖实验室自202......

打破领域瓶颈!张锋再发Science

微生物系统是包括CRISPR在内的许多生物技术的基础,但是序列数据库的指数级增长使得很难找到以前未识别的系统。2023年11月23日,博德研究所张锋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EugeneV.Koonin共同......

天津工生所实现抗癌药β榄香烯的微生物高效合成

倍半萜吉玛烯A是吉玛烯家族化合物核心中间体,能够衍生出结构特异、功能多样的类倍半萜物质,以β-榄香烯最具代表性。这些化合物在抗癌、抑菌、抗病毒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生物学特性。传统萜类物质生产依赖于化学合......

广州地化所发展出单细胞SIP反向基因组学技术

微生物是地球上丰富且分布广泛的生命形式,在生态系统中对有机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发挥着关键作用。微生物降解是有机污染物分解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降解功能微生物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化合物,是有机污染物降......

华大智造测序平台占比首次超过illumina!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向参加血液mNGS室间质评的实验室公布了“2023年全国血液微生物cfDN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室间质量评价预研活动结果报告”。医业观察从多家机构证实此事。报告显示,参加......

微纳米机器人,揭秘微观世界!

对人类而言,微观世界仍然存在很多谜题——无论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微型生物水熊虫,还是被誉为“微生物工厂”的微米级大肠杆菌,甚至是可寄生在大肠杆菌中的纳米级噬菌体,以及蕴含着神秘生命起源的分子基因编码......

即将实施:GB/T425802023《智能实验室微生物质谱鉴定平台》

国家标准GB/T42580-2023《智能实验室微生物质谱鉴定平台》将于2023年12月1日实施。该标准由TC526(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要起草......

发酵食品有奇效!NatureReviews:发酵食品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保持心血管健康等诸多益处!

风味独特的红酒、鲜香解腻的腐乳、清甜绵密的酸奶、朴实无华的馒头……生活中这些常见的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制作过程——发酵。藏着“极简人类吃货史”的发酵食品,是“传承百万年的美味”。从另一个层面讲,植物食......

GB/T5750.12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第12部分:微生物指标》内容解读

GB/T5750-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于2023年3月17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以替代实施16年之久的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

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是如何开展的?

一、什么是生活饮用水呢?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活饮用水是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用于日常饮用以及洗涤的水。我国居民的饮用水主要有自来水(包含二次供水)、井水、矿泉水、直饮水等。从饮水与健康的角度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