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1-13 19:37 原文链接: 国家科技大奖突出原始创新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孙闻)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9日在北京颁发,原始创新突出成为本年度获奖项目的一大亮点。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副主任胡晓军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代表性论文多发表在国际相关学科的重要刊物上,SCI他引次数平均达到800次,其中10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次数平均达到260次。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取得发明专利数量840项,其中技术发明奖280项,科技进步奖560项;取得发明专利的获奖项目数量共计140项,其中技术发明奖37项,科技进步奖103项。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非硅MEMS技术及其应用”共取得40项发明专利,是取得发明专利最多的项目。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等完成的“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结构和动力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一项目阐明了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反应共振的重要科学问题,成果入选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论文分别发表在《科学》、《自然》和《物理评论快报》等高水平国际学术刊物上,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表明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水平已经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研制”这一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科学家针对建造托卡马克核聚变堆尚存在的前沿性物理问题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研究,为未来稳态、安全、高效先进商业聚变堆提供了物理和工程技术基础。在国际上尚无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情况下,近40个单位、数百名科研人员历时10年,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自主发展了68项关键技术,形成了多项重大创新点,EAST工程调试一次成功,成为世界上成功运行的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这一装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处于国际同类装置领先水平,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重大合作计划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ITER的建设及我国未来聚变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晓军说,2008年的国家科技奖励工作继续加大对原始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突出发现、培养、凝聚科技人才的奖励重点,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突出对候选人学术贡献的评价,倡导优良的学术风气;将评价指标体系与知识产权挂钩,积极推进专利、标准等科技战略的实施;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科技人员的激励。

相关文章

只为点亮一盏属于核聚变的灯

“万老师,EAST实现了403秒的H模等离子体运行!”“祝贺!祝贺!大家辛苦了!”4月20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该所科普主管蔡其敏向记者展示了这段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的......

四川省科技奖励出炉王琪院士、赵金洲教授获杰出贡献奖

近日,202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出炉。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议,省政府决定:·授予四川大学王琪院士、西南石油大学赵金洲教授四......

“人造太阳”照亮地球还要多久?

随着核聚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很多相关技术获得突破。在科技创新越来越需要协同作战的今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更有耐力、能长期投入的“国家队”和更灵活、试错成本更低的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推......

美能源部宣布首次实现“核聚变点火”,真突破还是搞噱头

北京时间12月13日23时,美国能源部(DOE)和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宣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团队首次在可控核聚变实验中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实现核聚变净能量增益

北京时间12月13日23时,美国能源部(DOE)和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宣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团队首次在可控核聚变实验中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

核聚变技术获得突破?美国能源部将发表重大声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76.shtm中新网12月13日电综合外媒报道,消息人士称,美国能源部将于当地时间13日宣布,美......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记者22日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悉,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这标志着中国......

提高三乘积,让可控核聚变走向现实

依托现有核科技工业体系,凝聚核工程领域具有专业经验和技术基础的相关研究单位和企业,逐步搭建聚变能的技术开发体系和工业体系,集中力量开展核聚变工程和技术攻关,再经过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2050年左......

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检验检测科学仪器发展现状及建议

检验检测科学仪器广泛应用于科研、国防、工业制造及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其研发与制造能力是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仪器被称作科学家的“眼睛”,被比作高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

2022年企业自主创新研讨系列活动走进广西

近日,2022年企业自主创新研讨系列活动——广西站活动在南宁启动。活动以“破解‘卡脖子’难题,助推龙头企业关键技术突破”为主题,邀请院士、知名专家等共同为企业解决核心技术难题,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集思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