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01 08:51 原文链接: 地研院勘查技术:从“小学生”到“国际裁判”

  纵然已穿越了一个甲子岁月,当年为中央领导提供决策的“开业之石”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锋芒”——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地研院)的中国核地质标本陈列馆里,工作人员手持先进的伽玛仪慢慢瞄向它,伽玛仪顿时发出“嘎嘎”的声音。

  1955年1月15日,这块产自广西的铀矿石被带进中南海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汇报。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面对西方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毛泽东主席当天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了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核工业建设拉开了序幕。

  铀被称为核工业的“粮食”,我国要发展核工业,首先要抓铀矿资源勘查。

  同年4月2日,我国铀矿地质勘查的专门管理机构——地质部第三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前身)正式成立。

  六十年峥嵘岁月,一甲子风雨兼程。60年来,我国核地质事业走上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求索征程。

  成矿理论:从空白到系统创新

  “开业之石”证明我国地下埋藏有铀矿,但具体分布在哪,品位、规模又怎样?

  1955年,我国悄然组建了新疆五一九大队和湖南三○九大队两支铀矿专业地质勘探队伍,希望用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探技术手段解开这些谜团。之前我国没有铀地质事业,只有个别地质人员做过极其初步的探索。

  短短3年,核地质人正式向国家提交了第一批铀矿储量。

  找矿初期,根据国外经验,苏联专家不主张将找矿重点聚焦在花岗岩体内,但1956年,我国核地质人在花岗岩体内部发现铀异常,1961年结束勘探时,这个被命名为“希望”的矿床成为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产于花岗岩体内的铀矿床,并使花岗岩体内铀矿床成为我国主要铀矿类型之一。

  60年来,核地质人不断创新发展铀成矿理论,系统创新建立了我国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四大工业铀矿类型成矿理论体系,实现我国铀矿找矿的不断突破:鄂尔多斯盆地超大型砂岩铀矿资源基地的发现,与创新发展了适合我国地质特点的砂岩型铀矿古成矿理论直接相关;南方花岗岩型、火山岩型深部找矿的突破与铀的深源成矿作用理论密不可分。

  不仅要回答哪里有铀矿,还要告知“矿有多少,潜力如何”。

  2013年,我国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初步摸清“家底”,预测全国铀矿资源总量210多万吨,为铀矿勘查部署和铀矿勘查规划编制提供了依据。

  “与以往不同,这次预测实现了从传统人工定性向数字化定量预测转变,提升了铀成矿预测速度和精度。中国的铀矿地质理论和预测工作,可以说在全球独树一帜,在国内外同行间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总工程师张金带说。

  勘查技术:从“小学生”到“国际裁判”

  “那时我们西北铀矿地质队伍过着牧民般的生活,每天一人一匹马,手持着有点像枪的探测仪,按照一定比例尺进行普查找矿。”在第一批核地质工作者黄世杰老人记忆中,虽然当时地质队已经开展航空放射性测量,但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飞行,而且测量发现线索后,实地勘探还得依赖人。

  如今我国铀矿地质勘查科研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天—空—地—深”的立体勘查能力。

  2012年,2800米深的中国铀矿地质科学第一深钻开钻,标志着我国铀地质勘查由地表浅部向深部迈出实质性步伐。

  “我们原有的钻探设备都是传统的液压立轴式钻机,钻探深度在1200米之内。”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安全生产处处长、铀矿钻探专家姜德英说,通过广泛调研,方案论证,联合研制出全国首台交流变频电驱动绳索取心钻机,钻探能力达到3500米。

  我国核地质事业起步时,被视为铀矿勘查“眼睛”的核分析测试研究基本空白,如今完成了由“小学生”到“国际裁判”的蜕变。

  目前,地研院分析测试所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放射性元素、核素和同位素分析测试单位,在满足国内放射性元素分析需要的同时,部分产品还走向了国际市场。

  仪器是铀矿勘查的重要手段,地研院仪器开发研究所所长张兆山说,60年来,我国核地质勘查仪器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再创新的道路,不少自主生产的仪器如测氡仪,已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卫生等方面。

  “如今我们建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区域分析测试中心‘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卫星遥感、航空测量、地面物化探测量和分析测试等技术。”张金带说,在这过程中,我国建立了150多项核地质标准,特别是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技术标准体系填补了领域空白。

  勘查成果:形成南北并重铀资源新格局

  1980年,借助双目放大镜,38岁的陈璋如从一包待鉴定样品中,发现了一种最大粒径约1毫米的浅绿色黄色片状矿物。

  经过认真分析、按照程序申报,1984年,以产地命名的“腾冲铀矿”被国际矿物协会批准承认,成为全球5000余种矿物中的一份子,这也是迄今我国新发现的六个铀矿物矿之一。

  “命名”背后体现的是一种科研能力。到现在为止,由中国人发现并获得批准命名的新矿物只有100余个。

  60年的成果不限于此。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局长杜运斌说,60年来,我国完成了近1/2国土面积的航空放射性调查,累计探明350多个铀矿床,这一数字居世界前列,特别是近15年来,扩大、新发现40多个铀矿床,其中有10多个是大型、特大型,甚至是超大型规模,实现资源储量翻番,使我国铀资源分布形成南北并重的新格局。

  2003年,我国建立了系列化数字图件和数据库。

  “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信息综合、分析、评价,不仅能更科学地进行资源预测,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地研院院长李子颖说,这为铀资源区域评价和铀矿勘查的数字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人才队伍:打造精干的“国家队”

  我国核地质事业是在近乎空白的铀矿地质资料基础上起步的。

  第一次创业时,老一辈核地质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汗水洒满长城内外。

  上世纪50年代,原中南地勘局三○三大队的职工,用3台手摇钻机摇出28个钻孔1406米的进尺,只用两年多时间,提交了一个大型铀矿床。

  1962年,全国劳模李增贵班组创造了1564米的坑道掘进月进尺全国最高纪录。

  1999年核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后,找矿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铀矿地质队伍的精干高效和装备的现代化是重要的关键因素。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核地质科技队伍的建设和科技创新的驱动。

  60年来,这支专门从事铀矿地质勘查的“国家队”中,一批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学术造诣的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其中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李四光奖获得者5人,黄汲清奖获得者3人,国家级和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3人。

  六十载励精图治,薪火相传。

  今天中核地质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国内铀资源的总体态势是近期有保证,中期有依托,远期有潜力。”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说,根据我国地质条件,铀矿勘查的技术挑战和发展前景同在,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体系、市场化、国际化等方面深入探索,不断完善。

  杜运斌告诉记者,未来中核地质将始终坚持“科技兴核”的理念,聚焦铀矿找矿,着力于重大地质科技问题的攻关,着力于推动成矿理论研究,为国家核事业发展提供“粮食”保障,让中国核工业发展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相关文章

《动向》关注国外核工业技术

中国核学会、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中核智库)、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三家单位,29日在北京举行《2021年国外核工业与技术重大发展动向》(以下简称《动向》)联合发布仪式。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首席专家许春......

1550米深处现工业铀矿有望开辟找矿新空间

广东韶关是中国地质学会核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铀矿地质领军人才李子颖研究员的福地。1996年我国铀矿找矿处于低潮时期,他获得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拿着国家给归国留学人员的5万元科研经费,扎进韶......

中国核工业安全许可证,在美登记变更

关于同意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民用核安全设备许可证和美国MeggittSafetySystems,Inc.等2家境外单位注册登记确认书信息变更的通知索引号000014672/2022-0......

郭冬发:构建质谱核心技术的四大特性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由中国质谱学会、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将于2018年11月23日在广州召开。本届会议在中国......

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中国需要一所核工业大学

“新时代要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人才是根本。当务之急,应从核工业发展国家战略层面考量,夯实人才基础,尽快支持创办中国核工业大学,加速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高层次的战略领军人才,储备好青年......

两台“特殊”质谱仪落户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是以核能材料、放射性标准物质的制备、地质矿产和环境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与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检测实验室技术机构,也是核工业地质行业的仲裁分析测试实验室,是地质行业同位素分析......

《“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发布

”十二五”期间,中国核工业成果丰硕,在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走出国门、中国实验快堆成功并网发电、旋风系列离心机实现工业化应用、铀同位素分离技术升级换代、三代采铀技术......

“宁夏宁东地区铀矿调查”项目成果通过评审被评为优秀级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铀矿找矿获得新突破,“宁夏宁东地区铀矿调查”项目成果于12月5日至6日通过评审,并被评为优秀级。国家973铀矿项目组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主任金若时9日在接受科技日......

中国自然界首次发现金属铀

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英文版)刊载封面文章介绍,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自然界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不仅为揭示热液型铀成矿作用本质提供了关键性依据,而且对研究铀的来源、地球热的形成和演化均具有重大意义。铀是核军......

地研院勘查技术:从“小学生”到“国际裁判”

纵然已穿越了一个甲子岁月,当年为中央领导提供决策的“开业之石”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锋芒”——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地研院)的中国核地质标本陈列馆里,工作人员手持先进的伽玛仪慢慢瞄向它,伽玛仪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