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3 17:39 原文链接: 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

  青海油田坐落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茫茫戈壁大漠中。有民谣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职工一代接着一代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青海油田还培育了600多名以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首席技师、高级技师、技师为主体的高素质专家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这些技能人才常年奋战在勘探开发和采油、采气、油气化工、工程技术施工等一线生产作业现场,为青海油田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强化激励机制,提升技能水平

  青海格尔木液化天然气工厂一台流量计显示的数据不准确,系统工程师和相关技术人员一直找不出具体原因,只好请青海油田采气一厂的技能专家王富满来帮忙。王富满仔细检查了设备后,很快找出了数据不准确的原因,在场的工作人员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采油作业碰泵操作中,青海油田采油二厂昆北油区一度效率较低,且存在油井井口密封不严、易污染环境等问题。采油工何湘先后研发了“提高高含水井口密封效果”等3项省部级、30多项油田级技术创新成果,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日常生产的难题。

  唐海光是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生产一车间的一名操作工,在核心关键设备“四机组”试车过程中,他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冷静处理,挽回4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在随后的机组运行中,他又解决了汽轮泵和电机组的相关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井下作业工张峰14年来获得国家专利20项、创新成果5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集输工姜宏,10余年参与技改新项目15项,解决生产难题24项,技术技能成果获奖25项,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采油工张华先,自2009年至今已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2项,获得全国工程技术突出贡献奖……

  10多年来,青海油田依据自身实际,从人才评价、能力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实施了百名领军人才、全员技能提升等工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高技能人才。这些技能人才对青海油田的勘探开发、生产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推动了高原油田高质量发展。

  创建创新工作室,让更多人才涌现

  以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采油状元”史昆等技能专家名字命名的技能创新工作室,多年来为青海油田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据了解,目前青海油田已创建国家级、省部级、油田级技能专家和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21个。

  王锡军是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其工作室现有成员150余人,推出科技项目370余项,拥有国家专利121项,在全国性期刊发表论文186篇,获得省部级项目一等奖12项。工作室年均组织培训100课时1000人次以上,累计开发岗位技能培训课件60多个,已经培养高级技师19名、技师36名、岗位技术能手100多名,每年为青海油田的开发建设创造2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吴正银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出多名优秀的技能人才。在全国油气田井下作业专业技能竞赛中,1人获得银牌、2人获得铜牌;在中国石油集团技能竞赛中,2人获得铜牌。

  连续3届被聘为中国石油集团级焊工技能专家的杨永磊,先后参加了青藏高原航空煤油生产装置等40余项工程项目的焊接施工及管理工作,其中80万吨/年加氢改质装置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由其领衔的工作室3次获评青海油田优秀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研发成果在实践应用中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600多万元。

  发扬工匠精神,锤炼过硬本领

  不怕吃苦的采气女工刘馨思雅、直面难题的采油女工刘亦非、锤炼技艺的采油技师谢达鹏……多年来,在青海油田的生产作业现场,活跃着一批青年技能人才的身影,他们身上“越是艰苦,越要奋斗奉献,越要创造价值”的精神,正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矢志奋斗,靠勤劳和汗水创造新的成绩。

  ——刻苦训练,提升职业技能。2020年10月,28岁的刘馨思雅代表青海油田参加全国采气工技能竞赛。在此前近4个月的高强度封闭训练中,她瘦了13斤,膝盖受伤了,戴上护膝继续练,手上磨出了水泡,用针扎破继续练,最终,她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

  ——执着专注,破解生产难题。2021年,针对青海油田采油三厂地质构造复杂、高温、高盐等现实条件,26岁的刘亦非和相关技术人员用300多天的时间破解了相关技术难题。相关成果应用在37口油井生产中,助力实现高效率生产。

  ——精益求精,锤炼过硬本领。2022年7月,在第四届全国油气开发技能竞赛暨中国石油集团首届技术技能大赛中,面对来自全国各油气田的23支参赛队伍、127名参赛选手,35岁的谢达鹏全身心投入,凭借过硬本领夺得铜牌。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年轻一代的能工巧匠踔厉奋发,必将成为未来的技能大师,一定能承担起高原油田建设的重任。”青海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石道涵说。


相关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新型工业化打牢人才基础

进入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重要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要趋势,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推动制造业发生根本性变革,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

在“科技丝路”上谋发展惠民生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弹指一挥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共建共商共享中走深走实,各国不断深化合作,通过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抓手,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

习近平向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7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全球发展议程面临挑战。为凝聚合作共识、推进共同发展......

专家学者共商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

6月30日~7月2日,“集智共创新时代·2023年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系列研讨会(大连站)”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

我国启动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中华预防医学会等单位昨天(3日)在北京启动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以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省和国家两级公共卫生机构的总体能力提升。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目标是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全......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三多三少”如何破解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可以认为,以此为标志,本轮改革从以“破”为主的......

研究敦煌的学者,为何不在西部在北京?

“研究敦煌、青藏高原、祁连山的学者,主要不是在西部,而是在北京。”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王鉴指出,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一些西部高校......

数字经济发展的四个关键词

随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数字技术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广泛应用,拥抱数字技术,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

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

青海油田坐落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茫茫戈壁大漠中。有民谣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职工一代接着一代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交出了一份......

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

青海油田坐落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茫茫戈壁大漠中。有民谣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职工一代接着一代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交出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