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8 08:48 原文链接: 培育人类肠道类器官的新方法问世

截屏2022-12-07 13.39.41_500x246.png

图说:人类肠道类器官的培养过程。 图片来源:Junichi Takahashi

在科幻电影中,总能看见科学家在实验室培育人体器官的场景。目前,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使高效培育人类肠道类器官成为现实。

在一项近日发表于《细胞报告方法》的研究中,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应用一些专门的实验技术,可以产生大小和成分可预测的肠样组织。

类器官是器官特异性细胞的集合。它是一种基于3D体外细胞培养系统建立的,与体内的来源组织或器官高度相似的模型。同时,它与体内分化的组织器官具有相似的生理反应,与来源组织具有极高的相似性。相关研究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Junichi Takahashi表示:“传统方法能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中,培养出人类肠道类器官。”然而,这种方法的执行颇具挑战:它会产生大小不一的球体,并受到生长条件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球体可能会变形和不健康。“

为开发一种更稳定高效的人类肠道类器官培育方法,研究人员使用由超低附着聚合物制成的细胞培养板,促进细胞分离并在悬浮中生长。他们测试了生物反应器培养球体的效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专门的孵化器,可保持生长培养基不断流动和改善细胞的健康状况。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Tomohiro Mizutani说:“使用我们的技术,可以培育出可预测的、大小一致的球体,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数量进行改变。”此外,将球体转移到生物反应器中,可以使它们长得更大,成为健康的人类肠道类器官。

当这些有机体被移植到小鼠体内时,它们能继续生长和分化,并形成反映成熟肠道的复杂结构。Takahashi说:“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在悬浮液中诱导球体并在生物反应器中使其成熟,可以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中衍生的人类肠道类器官中,产生肠组织。”

鉴于传统技术已经能生成更复杂的肠组织,这种新方法可能用于培育更复杂的类器官,如包含血管或神经的肠道组织。这些实验室培育的组织,在未来再生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rmeth.2022.100337

相关文章

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及专家解读

3月1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全新......

重磅发布|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来啦!

3月1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

新年第一篇!2所C9,发Nature

近日,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所高校,迎来了2023年第一篇Nature。浙江大学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农田持续增产的需求越来越大,氮肥的使用量也是逐年攀升。......

培育人类肠道类器官的新方法问世

图说:人类肠道类器官的培养过程。图片来源:JunichiTakahashi在科幻电影中,总能看见科学家在实验室培育人体器官的场景。目前,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使高效培育人类肠道类器官成为现实。在......

培育人类肠道类器官的新方法问世

图说:人类肠道类器官的培养过程。图片来源:JunichiTakahashi在科幻电影中,总能看见科学家在实验室培育人体器官的场景。目前,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使高效培育人类肠道类器官成为现实。在......

半合成生物传感器揭示辅酶A代谢平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特任教授薛林课题组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医学研究所教授KaiJohnsson合作,构建并利用半合成生物传感器揭示辅酶A(CoA)细胞内的代谢平衡。10月31日,相关研究成果......

中国科大实现可滑动纳米机电谐振器

一个振动物体的振动性质受到其固定方式的影响,这一规律不仅激励人们在宏观世界发明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乐器,也指引人们在微观尺度上设计制备不同类型的力学谐振器。其中,纳米机电谐振器具有质量轻、频率高、品质......

中国科大舒歌群:执着创新勇攀科学高峰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察时强调,中国科技大学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

研究揭示纳米颗粒弹性影响血液循环寿命的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弹性影响其血液循环寿命的机制,并表明纳米颗粒的弹性作为一个易于调节的参数,未来有望用于合理利用蛋白冠。研究成果日前发表......

节点不必可信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已实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陈巍等,实现了抗环境干扰的非可信节点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全面提高了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向实现下一代量子网络迈出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