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3 08:00 原文链接: 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

实验概要

通过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验证基因分离原则。

实验原理

植物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所在染色体的分离,形成带有不同基因的孢子,进而产生不的配子。因此,将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如果这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且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具有显隐性关系,那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两种。理论上数量相等,各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是均等的,因此F2中有三种基因型,按表现型归纳为两种,比例是3:1。按F1与隐性材料测交,后代分离比例为1:1。按F1形成配子时基因的分离,是难以观察的,而F1产生的花粉粒的某些性状是可以观察的。通过花粉粒即配子性状的分离,提供了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的证据。
  由于淀粉存在于植物体的许多细胞中,花粉粒中也有淀粉粒。如果把非糯与糯性的玉米自交系杂交,F1是非糯的杂合体,Wxwx,形成配子时,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结果形成两种不同的孢子,发育成不同的花粉粒。一部分是带非糯基因(Wx)产生直链淀粉,遇碘液呈蓝色,一部分带糯性基因(wx)产生支链淀粉,遇碘液呈棕色(或黄色)。这两种花粉粒理论上数量相等,其比例为1:1。  

主要试剂

药品配制:1%I-KI(碘-碘化钾溶液):取2克碘化钾溶于5ml蒸馏水中,加入1克金属碘,待其溶解后再加入295ml蒸馏水,保存于棕色瓶中。

主要设备

    显微镜、计算器、载玻片、盖玻片、烧杯、培养皿、皮头玻棒(或带橡皮头铅笔)、金属碘、碘化钾、镊子、解剖针、吸水纸等

实验材料

以腊质(非糯)与粉质(糯性)玉米或水稻杂交种子F1的花粉为材料。 第一年将腊质(非糯)与粉质(糯性)玉米或水稻杂交,次年种植F1及两亲本。穗时,于前一天将雄花套袋,次日上午9—11时在开花最盛时抖落其花粉,分藏于冷凉干燥处备用,或于头一天取将要开花而未开花散粉的雄花序,放入固定液中保存备用。     

实验步骤

1、镜检 先镜检亲本,再镜检杂种的花粉粒,方法如下:
  挑出少量的花粉于载玻片上,或取一个花药置载玻片上用镊子夹破花药壁,让花粉粒充分释放出来,置低倍镜下观察(注意调节显微镜的光线,可稍为暗一点),花粉呈现亮晶乳白色光泽。滴一小滴I-KI溶液,盖上盖玻片,静观花粉粒颜色变化。可见有的花粉粒染成蓝天色,是非糯花粉粒,有的花粉粒染成棕色(或黄色),是糯性花粉粒。对杂种材料每张玻片按5点取样,即取5个视野进行观察,记录各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检查的花粉总数要在5000个以上,才能进行适合性测验。
  镜检时应注意:1、解剖用具如:解剖针、镊子等每次用后随时洗去粘附的花粉,以免混杂,干扰检查结果;2、调节照明,不要用强光以及直射光,调节光栅,直至两种花粉粒的颜色能明显地区别开,先在100倍下观察,再在200倍下计数;3、必须仔细鉴别花粉粒的颜色,准确地归纳,凡畸形瘪皱,特小,发育不良的花粉粒,不能作为鉴别糯与非糯的依据,不能计数。
  2、适合性测验 用卡平方法(X2-test)测验实际分离比例是否与理论预期相符,将各观察数据填入下表:  
玉米糯与非糯F1花粉粒分离的卡平方测验

花粉粒

颜色

观察值

  O

理论值

   C

偏  差

D= O-C

差   方

D2

差方/理论值

D2/C№  

蓝   色






棕(黄)色






合    计





X2 =

 X2 = ∑[D2/C]     自由度  n = 2-1  查 X2表可知:n=1时,P0.05=3.841,即:如所得的X2<P0.05,则表示符合,即实际所得的结果符合1:1比例;如果得的X2>P 0.05,则表示不符合,即实际所得的结果不符合1:1比例。


相关文章

新突破!HPLC分析mRNA聚集体新方法:大孔径SEC

DNA的发现是人类研究地球生命遗传本质的里程碑。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从病毒、单细胞微生物、低等真核生物、动植物、哺乳动物,乃至人类都使用DNA遗传物质进行细胞复制和生命繁衍。而mRNA的发现也是同样重......

中外科研人员破解诺氏驼基因之谜

中新网武汉5月16日电(王俊芳)中外科研人员通过对已灭绝诺氏驼的化石材料开展古基因组研究,破解了诺氏驼基因之谜,并发现欧亚大陆双峰骆驼不同物种在地质历史时期存在广泛的基因流动,其演化历史比学界已有认知......

科学家破译茶枝柑基因组遗传图谱

茶枝柑属于芸香科柑橘属宽皮橘物种,是历经700多年驯化栽培的柑橘变种,其果皮制干即为中药“广陈皮”,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多甲氧基黄酮是“广陈皮”中关键的药用成分,但目前对其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机......

《“动物基因编辑产业促进”倡议书》发布

近日,第二届(2024)动物基因编辑抗病育种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研讨会上,《“动物基因编辑产业促进”倡议书》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

一名患儿在临床试验中死亡,辉瑞DMD基因疗法再遇挫

·一名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在2期临床试验中去世,死于心脏骤停。这是辉瑞第二次宣布其DMD基因治疗药物fordadistrogenemovaparvovec在临床试验中出现死亡事件。当地时间2024年5月......

《自然》连发3项研究:锻炼有益身体分子证据揭示

科技日报北京5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不清楚这一过程,会影响人们对锻炼强度、类型以及相应疾病和健康......

人工智能设计的基因编辑工具来了

在不断探索以前未知的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从温泉、泥炭沼泽、粪便甚至酸奶中搜寻各种微生物。现在,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进步,他们可能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设计出这些系统。据《自然》报道......

科学家发现50个肾癌相关新基因区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在对癌症遗传易感性开展的一项新研究中,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癌症研究所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确定了50个与肾癌发病风险相关的新区域。这一成果有助推进对癌......

科学家首次发现线粒体基因编码第14个蛋白质

5月3日,《细胞—代谢》(CellMetabolism)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改写了教科书中“线粒体基因组编码13个蛋白”的论断,首次发现线......

决定“社牛”还是“社恐”的基因或找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现在人们常说的“社恐”,其特征是会尽力回避处身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而“社牛”则与之恰恰相反。《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果蝇体内一种调节社交网络结构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