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25 15:31 原文链接: 多地政府发起专项行动整治重金属污染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多个地方政府正在针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一系列专项防治工作。环境污染隐患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软肋,“血铅”“汞中毒” 等污染事故在拷问企业道德的同时,也对相关重金属企业如何应对环境风险提出新的命题。记者调查发现,在安全环保方面,企业面临成本升高以及技术升级的难题。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对规范的标准进行重金属综合环评,企业在生产冶炼环节如果严格遵循环保标准通常可以有效防治污染事件的发生。

  防治 多地专项督察重金属污染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江苏省近日组织专项督察组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督察,并对全省的部分化工园区环境整治和企业整改情况进行督察。

  在此次督察阶段,共有6个督察组分赴全省13个省辖市,采取随机抽查方式重点对各地涉及重金属污染物产生、排放、利用、处理处置企业的产排污状况、污染防治管理情况等进行了实地督察。共检查126家企业(其中94家涉重金属企业)和9家化工园区的13家污水处理厂、19家生产企业。

  江苏省环保厅通报称,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上,发现个别企业超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少部分涉重金属企业存在治污设施设置不齐全和管理不规范、运行不正常、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等问题。”此外,在“环评制度执行层面”和“涉重危险废物转移”方面还存在一些“短腿”现象和漏洞。

  贵州省一位国土系统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贵州近日也在强化一些环境敏感点上有色金属、重金属及稀有金属等的环境监管力度。对检查出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督促其及时完成环境风险隐患整改;对涉及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产生及经营单位进行排查,对重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企业加强监控;对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和个人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太原市近期决定对全市重金属排放企业开展“每两个月不少于一次”的定期监督性监测工作。此次监测工作涉及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硫酸厂等49家市级重金属排放企业。按照要求,相关环境监测站需通过建立定期监测制度,重点对监管企业重金属排放车间、企业排污口水质、固体废弃物排放等进行监督性监测。

  几乎与此同时,广东、山东等省近期在环保整治工作中同样将重金属污染企业列为整治重点。先后加大对重金属危险废物的监管力度,对辖区内重金属污染企业展开排查整治。

  现状 重金属污染隐患不容忽视

  云南黄金集团地质总工程师和中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云南方面一直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较为重视,相关防治工作也有一些成效。但是“一些矿区,由于长期高强度和粗放型的开发、冶炼、加工,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隐患。”

  据和中华介绍,云金集团旗下一个铅锌矿在早期阶段曾对“铅污染”十分头疼。而周围村民在私采过程造成的“铅中毒”则将环境问题进一步放大。

  国土部发展中心林棕则告诉本报记者,由于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往往是多种矿产资源混合在一起,而在针对主要矿产资源的选矿、冶炼阶段,其他的产品会被废弃排放。“很多重金属如铅、汞、铬、镉、砷等进入大气、水、土壤,并累积到一定含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故近期呈高发态势。业界认为,重金属污染通常是指比重大于5或4以上的金属或其化合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据林棕介绍说,“超过一定浓度,所有金属元素对生命都有一定毒害作用。尤其在粗放性开采阶段,造成污染往往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

  而记者了解到,涉铅、镉、汞、铬及类金属砷的行业,除了多集中在有色金属矿产开采和冶炼外,还涉及电池、煤炭、医药等很多工业领域,不仅范围广且涉及的企业数量更难以统计,环境风险正成为涉重企业头上的一道紧箍咒。

  厦门钨业总裁庄志刚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几乎涉重企业的任何项目在前期阶段都要经过环评程序。尤其是近几年,相关开发区均设立了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具体到不同行业,在环保方面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比如一些铅锌矿及加工企业与城市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就更为严格。”

  隐忧还来自于产能的快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属矿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和支柱作用日益增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则显示,今年6月份10种有色金属产量322万吨,日均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5.8%;较5月增加了17.6万吨,环比增长了5.79%;上半年累计产量为176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7%。

  治理 更多成本及技术支出

  云金集团另一位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为整治安全环保隐患,及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达标建设,云金集团每年投入资金接近2亿元。本报记者此前在实地采访中得知,该集团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为65.09亿元。

  庄志刚告诉本报记者,厦门钨业在除尘、过滤、沉淀及综合开采环节,针对相应设备的改造升级每年均需要增加不同规模资金投入,以达到国家相应环保标准。“尤其在粉尘回收利用、水循环和除尘系统上”。他说,一吨钨成功回收利用后价值在十几万元左右。

  至于用于环保污染防治的总计成本,庄志刚表示“不清楚具体数目。”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一位负责人亦同样表示,“环保防治工作集团一直在做,但是成本方面没有具体统计过,只有公司财务清楚。”

  “目前重金属回收主要体现在综合利用上,在废水排放上已经普遍可以做到‘零排放’,即通过处理后的废弃水可以达到‘零污染’,然后再回收利用”。据和中华介绍,“达到零污染标准以后,即使废水进入地下水系统,也不会对自然环境及人体造成重金属危害。但是目前针对固体废弃物国内尚做不到零污染的标准,通常只回收废弃物中含量相对较高的部分”。

  和中华坦言,“而这种回收过程的含量标准,目前并没有统一规范,完全视技术而定”。而技术的升级取决于企业愿不愿意进行资金投入。林棕告诉本报记者,“国外在废弃物排放方面目前已经具备更为先进的技术,可以将固体废弃物的含量降至很低。”

  据林棕介绍,目前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几个省区都有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其中主要的是依靠回收,其次是固化和无害化处理,比如采取深埋等措施”。

  本报记者在环保部近期的一份“拟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发现,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四川安宁铁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各自分别拟用于建矿、生产线、项目变更方面的环保投资分别为7735万元、4250万元、24300万元。分别占其总投资额的 0.78%、11.07%和8.94%。

  和中华进一步指出,重金属在综合环评上,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对规范的标准,在生产冶炼环节如果严格遵循环保标准通常可以有效防治污染事件的发生。“发生污染的企业,往往是不达标企业,或者是通过环评后在后期监管不到位的企业。”

相关文章

粤港澳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联合实验室通过验收

近日,粤港澳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联合实验室项目验收会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验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平台建设的预定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工信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通知,围绕有色金属行业采选的本质安全与资源集约、冶炼的清洁环保与节能降耗、加工的质量稳定与柔性生产等实际......

“毒列车”废弃物清理继续,美国环保局指定地点

本月初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发生的“毒列车”脱轨事故善后清理仍在继续,事故现场部分受污染废弃物定于27日运往该州两处指定地点。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第五区主管德布拉·肖尔26日说,这两处地点经过环保局......

7月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63万吨同比增长4.8%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8%。从环比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8%。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分三大门类看,7月份,采矿......

东兴证券:羰基铁粉行业已迈入结构性增长阶段?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羰基铁粉行业供需结构偏紧矛盾或逐渐显现。考虑到电子及新能源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对高致密度高性能羰基铁粉需求的持续提升,而行业供给具有进入壁垒且呈寡头垄断及强刚性......

天大科研团队研发出可用于美妆产品的新型光子颜料

日前,天津大学教授宋东坡课题组成功研发具有靓丽结构色的光子晶体颜料。这种新型光子颜料具有生物安全性好、可降解的优点,有望为美妆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技术革新。该成果已发表于业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据介......

害虫益用:驯养“微家畜”降解农业废弃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创新团队揭示了重要农业昆虫白星花金龟幼虫与肠道微生物协作,高效消化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机制。该研究为白星花金龟“害虫益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相关研究......

俞使超:新污染物治理——新“病”还需新药医

日前,国办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完成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完成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新污染......

生态环境部等14家单位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

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和科技部、公安部等11个相关部门共14家单位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震惊!仅在2019年,全球就有900万人死于污染

《柳叶刀·星球健康》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有900万人死于污染,占全球死亡人数的六分之一。瑞士全球健康与污染联盟的RichFuller和同事于2015年首次评估了污染对过早死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