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2 09:58 原文链接: 大气污染的几种误区

大气污染的几种误区你知道吗?

据调查,部分城市因空气质量持续下降被相关部门通报甚至约谈。当地政府压力较大,公众也有怨言。

如何在压力与困境中突围,考量着地方政府的智慧。作为环保行业的我们都知道,改善大气质量,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要因为一些错误的认知,而走入误区。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积极创新思路,做好基础工作,才能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前,部分地区经常在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欠佳时找各种理由进行搪塞。

一是以源解析为理由。

一些地方向上级汇报工作被追问空气质量为何没有改善时,往往以没有完成污染物源解析为理由,意即没有源解析就一定做不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源解析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确实可以起到一定作用,通过科学定位,全方位预测分析,能够更加精准地分析污染因子的来源,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鼓励建立源解析系统。但是在条件还不允许的地方,治理任务还是需要一项一项去完成,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真抓实干。

二是计划沦为空话。

为什么一些地方会出现空气质量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与当地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落实不到位有关。例如,某地《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关闭砖瓦厂200多家,淘汰黄标车2000多辆。两年多过去了,还剩100多家未关闭,有近一半黄标车没淘汰。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进度缓慢,落实计划基本成为一句空话。如果不能认真、仔细地落实相关治理计划,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自然难以实现。

三是强调客观因素。

有的地方在分析大气污染问题时,总是过分强调客观条件和不利因素。拿地形、风向、位置等与其他城市作比较,认为环境质量不提升主要是外因造成的,有的喜欢拿输入性污染说事,而不擅长剖析内在原因,不加强自身建设,这样的思想很不利于污染治理。

治理大气污染,需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数据说话,充分会商。空气质量是用数据来说话的,只有保证数据科学真实,才能做好一系列工作。一方面,要完善硬件设施。在很多地方,监测仪器已经年久老化。一些城市监测站点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没有维护更换过,建议对这些仪器进行校准,有条件地方可以考虑更换新一代的监测仪器。还有一些城市日益发展壮大,城区不断变化,空气监测点位却没有重新调整。要认真排查监测点位周边1000米~3000米范围内的环境,比对点位是否处在工业集中区、机动车尾气重灾区等环境中。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员队伍建设。要提升监测人员业务水平,全方位保障自动监测点位的正常运行,在保证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加密会商,认真分析数据概况,总结出污染因子,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

目前大气污染中,工业废气占主要份额,而现在解决工业废气污染的方法也有很多,像生物除臭、废气处理设备、离子除臭设备、光解除臭等很多种方法,

其次,分担任务,传导责任。大气污染防治涉及环保、发改、城管等多个部门,大部分地区已经将任务进行分解。确保各个部门能按时高效完成任务是关键所在。可以说,一些地方正是因为责任没有层层传导,才造成防治任务完成效果不佳。当前,国家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并落实自身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动各部门认真履职,督导其完成任务。

第三,精准发力,歼灭要害。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在战略上重视,在战术上也不能藐视。每个地方的环境问题不同,要根据地方实际制定科学的防治计划,优先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问题。针对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等不同的污染来源,要运用经济、行政、市场、法律等不同的手段,精准发力,各个击破。

第四,宣传发动,全民参与。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强化公众参与。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宣传,让公众重视并参与进来。要经营好自身的阵地,包括政府网站等,畅通公众参与的渠道。要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使其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力量。


相关文章

蓝天保卫战十年,中国画出全球大气治理最快曲线

蓝天保卫战十年,大气治理几乎没有放松的时候。2013年9月,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业界简称“大气十条”)启动,这是我国针对突出环境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首个行动计划。“大气十条”明确......

大气污染与儿童多动症风险存在关联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董光辉团队联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于云江团队等,揭示了大气污染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ADHD)患病风险的粒径效应,有望为大气颗粒物控制管理政策和儿童健康政策的......

VOCs治理重磅政策汇总:源头替代+末端治理成主流?

“与我们传统的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相比,VOCs治理有它的特点,当前的工作基础依然薄弱,已经成为大气环境治理领域最明显的短板。”时任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张大伟在2022年11月提出如上观......

预算报告:中央财政2023年污染防治资金这样安排!

3月6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发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落实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农作物......

针对大气污染,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张大伟发话了

12月26日,《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年度报告发布会在线上召开,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在会上发言致辞。张大伟表示,近年来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精准阻击大气污染源蓝天白云渐成常态

在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主楼里,悬挂着一幅特殊的日历图,日历图显示着北京2013年以来每一天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情况。“颜色越深越红,表明空气质量越差;颜色越浅越绿,表明空气质量越好。”党的......

朱彤院士: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息息相关

在健康管理中,个人虽然是第一责任人,但却难以控制外部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是一类致癌物,数据显示,每年因大气污染而过早死亡的人数约有700万,其中因PM2.5死亡的人数有400多万。整体而言,空气污染具......

91.5亿!财政部下达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第二批)

财政部关于下达2022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第二批)的通知财资环〔2022〕58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为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大气质量改善,......

放大二氧化氮身份标识快速锁定大气污染“元凶”新方法

通俗地讲,就是把吸收到的二氧化氮光谱信号进行有效放大,再通过我们开发的可靠算法进行计算,最终实现对大气二氧化氮的精确探测。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适用于长期稳定运行、免人工维护的二氧......

亚热带丘陵区排放氨气近源沉降特征获揭示

丘陵区稻田氨气排放、近源沉降及大气转化示意图。课题组供图氨气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碱性气体,主要来自于农田氮肥施用及畜禽粪便导致的氨挥发。氨气与酸性气体反应会形成大气气溶胶,因此它也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