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4 11:03 原文链接: 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吴国涛团队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多组分氢化物复合,显著改善了Mg(NH2)2-LiH储氢材料的吸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实现了100℃以下可逆吸脱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DOI:10.1002/aenm.201602456)上。

  氢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载体,能够使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得到有效的储存与利用。但是,氢气在凝聚态物质中高效存储目前仍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瓶颈。由该研究团队设计的金属氨基化合物储氢体系中,Mg(NH2)2-LiH材料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5.6wt%)和较好的可逆性,被认为是最具车载实用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但是该体系仍需要较高的吸氢温度(150℃)和放氢温度(180℃),因此利用燃料电池的废热不足以为加氢及脱氢提供热源。近年来,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对该材料进行研究,力图改善材料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的性能。

  该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三种轻质元素氢化物LiBH4、Mg(NH2)2和LiH之间的协同作用,成功将Mg(NH2)2-LiH储氢体系的脱氢反应焓变由44kJ/mol H2降低到24kJ/mol H2,并使热力学可行工作温度降至室温(25℃)以下。在180℃时,材料的脱氢平衡分压达到约100大气压。实测的最低脱氢和吸氢温度分别降至98℃和53℃,是目前已报道的Mg(NH2)2-LiH材料所能达到的最低工作温度。机理研究表明,LiBH4起到了类似于“溶剂”的作用,稳定了材料吸脱氢反应中的中间体及产物,改变了反应机理,有效降低了反应焓值和动力学能垒。该项研究为储氢材料的优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iChem)、Helmholtz-CAS 研究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

相关文章

新材料!系列金属有机氢化物储氢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陈萍研究员、何腾研究员团队与厦门大学吴安安博士、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Xue-BinWang博士、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HuiWu博士、......

金属所烷烃催化脱氢反应过程理论计算模拟研究获进展

低碳烯烃是化工产业的支柱,是合成塑料、橡胶和纤维的基本原材料。烯烃产量是衡量国家化工产业能力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经济发展,烯烃需求在持续增加,提高烯烃生产效率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此外,通过烷烃催化脱......

大连化物所发表复合氢化物研究进展报告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副研究员何腾、副研究员曹湖军、研究员陈萍等人发表了题为ComplexHydridesforEnergyStorage,ConversionandU......

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吴国涛团队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多组分氢化物复合,显著改善了Mg(NH2)2-LiH储氢材料的吸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

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吴国涛团队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多组分氢化物复合,显著改善了Mg(NH2)2-LiH储氢材料的吸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

大连化物所催化合成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研究员陈萍和博士郭建平等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

新型丙烷/丁烷脱氢(ADHO)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6月22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由该实验室自主研发、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东设计分公司设计的新型丙烷/丁烷脱氢(ADHO)技术,日前在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化......

中石化研发的GSDE二乙苯脱氢催化剂再次登陆美国

近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GS-DE二乙苯脱氢催化剂再次成功登陆美国市场,获得陶氏化学公司第二次订单。二乙烯基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联剂,广泛应用于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膜、ABS树脂等的高......

扬子江石化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开建

2月7日,位于江苏张家港的扬子江石化有限公司60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开工建设。扬子江石化由东华能源、飞翔化工、华昌化工共同投资,以该公司为主体投资建设的丙烷脱氢生产丙烯装置,利用进口的高纯度丙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