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星空中又新添一颗中国科学家星——以中国古生物学家张弥曼院士命名的小行星“张弥曼星”。

  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已发布公告,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7336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弥曼星”,以表彰张弥曼院士作为中国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奠基者,其可持续的工作为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带来革命性变化的重要贡献。

  据了解,今年85岁的张弥曼院士长期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生代晚期及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及生物进化论的研究。她曾任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等职,还被选为伦敦林奈学会外籍会员、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名誉会员等。

  2018年,张弥曼院士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她还因卓越科研成就荣获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20年12月被何梁何利基金会推荐为国际小行星命名的候选人,2021年5月获得批准。

相关文章

揭示氢键在光催化醇偶联反应中的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罗能超和研究员王峰团队在醇的光催化偶联反应选择性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向反应中引入水,加强了乙醇之间的氢键强度,从而有利于关键自由基中间体从半导体表面脱附并......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与合肥质检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9月29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与合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简称:合肥质检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单位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宗旨,在技术标准研究、资源共享利用......

烟台海岸带所探索贝类寿命的遗传“密码”

近日,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德团队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系统研究,首次揭示了胰岛素/IGF-1信号(IIS)通路核心基因的遗传变异对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的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研究......

“夸夸”课题组是怎么炼成的

年轻的科研人员徐沛雨,因为不到29岁就实现了“CNS(《细胞》《自然》《科学》三大顶刊)大满贯”,前段时间被家乡媒体采访报道了。他博士期间的导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徐华强......

丝光沸石分子筛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分子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展恩胜、研究员申文杰等与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君、研究员邓风等合作,在丝光沸石(MOR)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的活性位点鉴别和调控方面取得新......

十月天宇大片扎堆:哈雷彗星的礼物“抵达”地球

10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十月天宇大片将扎堆“上映”:水星西大距、猎户座流星雨、日偏食等将接连登场。此外,本月的“星空路标”飞马座四边形与璀璨星河将为假期夜游带来更多乐趣。9日,水星西大......

中科院四代科研人接力为黑土粮仓扎起绿色栅栏

吉林西部是中国苏打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长久以来,大风将盐碱向东部搬运,威胁着中部典型黑土区。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四代科研人致力于用科技扎起“绿色栅栏”,守护黑土平原大粮仓的安全。今秋,中国科学院东北......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构建反芳香性丁富烯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组研究员陈庆安团队与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麻生明团队合作,通过双联烯中间体实现了反芳香性丁富烯的合成,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对称丁富烯的合成挑战。此外,合......

中科院大气所2022年汛期预测评分创历史新高

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预测组为中国气象局提供了我国汛期降水形势(6-8月)的预测意见。由监测实况可见,大气所的预测意见很好地把握了全国降水形势。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预测意见准确......

研究人员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新探索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侯广进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上金属—氢(M-H)活性物种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M-H是一类特殊的物种,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