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a,b)扭转应变的GB-Ta0.1Tm0.1Ir0.8O2-δ纳米催化剂TEM表征;(c-f)GB-Ta0.1Tm0.1Ir0.8O2-δ纳米催化剂的几何相位分析;(g,h)TaxTmyIr1-x-yO2-δ纳米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776248、21676246)等资助下,浙江大学张兴旺团队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Song Jin团队合作,在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掺杂协同扭转应变效应提高酸性释氧电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Torsion strained iridium oxide for efficient acidic water oxidation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lyzers)”为题,于2021年10月25日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1-00986-1。

  电解水制氢绿色、条件温和,与传统碱性电解槽相比,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具有电流密度大、能量效率高的优点,但其效率受到析氧反应(OER)电极催化剂效率和稳定性的限制。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快速热解的材料化工制备新方法,前驱体在较高升温速率下实现快速同步成核,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扭应变Ta0.1Tm0.1Ir0.8O2-δ纳米催化剂,利用晶界致应变和掺杂的协同作用,调控了活性位点Ir对氧中间体的吸附能,使催化剂对酸性OER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稳定性,并在工业运行条件的PEM电解槽中实现了稳定制氢,该工作对电解水制氢领域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图1)。


相关文章

我所提出电催化二氧化碳到多碳产物催化剂的设计新策略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和南京大学钟苗研究员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合金化策略增加电化学还原CO2反应中关键中间体的......

实现Rh基催化剂的全尺寸调控与精准创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冰等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员周思合作,在气氛诱导动态调控催化剂再分散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揭示了气氛、载体双重作用下金属原子的缓释迁移机制,实现了Rh基催化剂......

实现单原子催化剂中不同单原子物种的定量统计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副研究员杨冰团队,与太原理工教授王俊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于丽娟合作,在单原子催化剂动态转化以及不同单原子物种定量统计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表明,可通过惰......

大连化物所:单原子催化剂中不同单原子物种的定量统计

近日,我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张涛院士、杨冰副研究员团队,与太原理工王俊文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于丽娟研究员合作,在单原子催化剂动态转化以及不同单原子物种定量统计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表明,可通......

有序大孔碳为单原子催化剂搭建“宽车道高速路”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映伟、陈立宇课题组以有序大/微孔ZnCo-ZIF材料为前体,创制了具有三维有序多级孔的碳材料锚定的单原子钴(Co)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糠醛的氧化酯化反应中,验证了该催化剂相较于......

“嵌膜”催化剂能在细胞上自主“找对象”

可在细胞内工作的金属催化剂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而高分子仿酶催化剂是其中一种。这种人工合成的金属催化体系能扩大生物正交化学的适用范围,在细胞内完成一些天然生化过程中不存在的化学反应。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基于Ru单原子周围氮物种的调变实现高效丙烷脱氢制丙烯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王晓东、王爱琴、林坚团队,与福州大学教授林森等合作,在单原子催化转化丙烷脱氢制丙烯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报道了氮掺杂碳......

人造蛋白催化室温下生成稳定量子点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利用实验室合成的蛋白质,在室温下制造出了硫化镉(CdS)量子点,这些纳米材料可广泛应用于从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到太阳能电池板等......

研究人员开发出高效稳定的Ru单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研究员王晓东、研究员王爱琴、研究员林坚团队,与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单原子催化转化丙烷脱氢制丙烯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报道了氮掺杂碳载体稳定的Ru单原......

福州大学与复旦大学合作,构建低温合成甲醇新催化剂

        图单原子铜基催化剂的Cu1-O3准平面局部结构及其低温合成甲醇催化性能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