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7 10:35 原文链接: 导师的日子不好过了

  打破“终身制”,告别“铁饭碗”!导师的日子不好过了

  导师,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力量,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在一般人眼中,导师头衔听起来光鲜亮丽,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均高不可攀。然而深度了解后才发觉:导师的日子也不好过,许多辛酸“不足为外人道”。

  近年来,国家频发政策对导师出手。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教师评价要“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全力构建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这些改革风向标,不断将高校导师的评价体系要求推上了新高度。

  资格收紧,告别“铁饭碗”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硕士乃至博士遍地走,对导师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博士学位是最基本的“标配”。

  而在名额更为紧俏的顶尖高校,往往是招聘师资博士后,作为师资后备人选。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出站后才能得到副高级职位。

  这种情况下,工作其实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随着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深化发展,导师再也不能“一劳永逸”了。

  年审:导师不再“终身制”

  2020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会上提出,打造一流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要深化导师管理的机制体制改革。探索打破导师身份“终身制”,建立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和动态调整制度。

  软科整理发现,已有多所高校在导师动态管理机制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2020年3月,中北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2020年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申报情况,其中49名校内硕士生导师、6名校外硕士生导师暂停招生一年。

  2020年7月,西南政法大学发文称,在2019年和2020年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查中,20名博士生导师、50名硕士生导师被暂停2019年招生资格,10名博士生导师、92名硕士生导师被暂停2020年招生资格。

  2020年7月31日,华南理工大学正式启动了2020年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工作,进一步打破导师“终身制”,不断增强导师的岗位意识,真正实现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的转变。

  2020年8月,深圳大学公布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条件审核结果:招生条件审核通过率约70%,此数字略低于往年。

  2020年12月21日,天津大学宣布,正式将育人能力提升纳入导师的年度必修课,打破以往“一次培训、终身免考”的导师认定机制。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打破导师“终身制”,很大程度上将增强导师的岗位意识,实现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的转变。

  评聘:与“职称”解绑

  目前在中国的高校中,其实存在着职称与岗位不对称的情况,教授、副教授等“岗位”级别,并不意味着有正高、副高等“职称”。这与长期以来实行的“评聘分开”的聘任制度有关。评聘分开,即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与获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分开,在高校中往往出现“高职低聘”。

  一般来说,现在到高校工作的博士不用申请,即可获得讲师职称。讲师不带研究生,副教授级别能担任硕士生导师,教授水平是博导,这还得是有博士点的学校才行,没有博士点的高校,也只能授予硕士学位,教授最高也就是带硕士研究生。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较为完善的导师遴选制度,其中与“职称”的捆绑关系较为固定。2015年的一份统计研究中发现,在全国研究生导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比例为96%,中级职称者占比为4%,在博导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则会更高。

  然而,职称评定存在着名额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部分高校,副教授甚至讲师已经实际承担了博导的岗位职责,而迫于职称的硬性要求,没有博士生招生资格的他们只能“挂靠”别的博导,这就造成了“有的博导不带博士生、而带博士生的又无导师之实”的怪圈。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博士生导师达11.5万人。显然,这么大规模的群体,无法全部满足给予“职称”的要求。不少高校因此走上了改革之路。

  早在2012年,清华大学就取消了“博导评聘”制度,清华副高职称以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还允许特别优秀的讲师带硕士生。随后,不少高校效仿。但质疑的声音也接踵而至:博导资格对副教授放开,是否会导致博士生教育质量的下降?毕竟,一般高校的副教授,和清华的副教授,并不能在同一个“重量级”。

  放开博导资质,解绑职称关联,导师为了争夺优质生源,只有靠自身的科研优势、教学水平才能抢占先机。虽然看起来似乎是放宽了导师的评定资格,但只有导师自己才知道,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2020年9月29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制定完善的博士生导师选聘办法;选聘副高级及以下职称教师为博士生导师的,应从严控制。博士生导师在独立指导博士生之前,一般应有指导硕士生或协助指导博士生的经历。对于不适合继续指导博士生的导师,要求及时退出导师岗位。

  导师评聘和职称“脱钩”,对于“新人”来说,干同样的活,待遇与“老人”却不是一个水平线。为了保住职位或谋求晋升,只能拼命做科研、搞项目、申请基金……身处“高位”,也不得不被“内卷”的洪流裹挟。


相关文章

畅通科普人才发展通道,中国科协试点开展科普职称评审

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了解到,《关于开展2023年度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已于近日印发,根据《通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研究同意,由中国科......

评职称,对论文、学历、奖项有新要求!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近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破解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简单化问题,进一步激发专业......

启动“末位淘汰”!美国真能废掉教授终身制吗

最近,在美国的某些高校,“终身教授”似乎正在失去“终身”的意义。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近日传出意欲取消教授终身制度、启动全员“末位淘汰”的消息。此前,佛罗里达州(以下简称佛州)州长......

正高级职称+百万经费补贴!这所特色强校大手笔引才!

......

@实验技术人才,评职称的条件请收好!

 实验技术人才是学校和科研机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加强科技实践与创新的重要力量。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

实验技术人才评职称将不作硬性论文要求

9月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媒体透露,《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近日印发,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技术人才今后评职称将不作论文、专利数量的硬性要求。据了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技术大牛年近60仍是副教授不靠发论文评个职称有多难?

南方某高校教授李金新是校内公认的技术大牛。他设计的智能小厨房外形像一个小冰箱,只需要轻松扫码就能拿到热乎乎的饭菜。然而,年近60岁的李金新,职称仍是副教授。近年来,多个部委联合开展破“四唯”(唯论文、......

对论文不作硬性要求!两部委发布人才职称制度指导意见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要优化职称层级设置。实验技术人才职称设初级、中级、......

教育部:高校教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意见》指出,高校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师的日子不好过了

打破“终身制”,告别“铁饭碗”!导师的日子不好过了导师,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力量,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在一般人眼中,导师头衔听起来光鲜亮丽,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