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4-01 09:33 原文链接: 干旱区陆表蒸散遥感估算参数化方法研究完成考察工作

“干旱区陆表蒸散遥感估算的参数化方法研究”项目完成第一次野外考察工作

  3月23日至27日,由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农业与生态遥感研究室卢善龙博士带队,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马明国研究员的陪同下,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黑河流域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干旱区陆表蒸散遥感估算的参数化方法研究”第一次野外考察工作。

  考察小组调研了黑河流域临泽综合站、张掖湿地站、盈科绿洲站、花寨子荒漠站、大野口关滩森林站等气象和水热通量野外观测站的仪器架设和运行情况,并在盈科绿洲区和大野口流域开展了大孔径闪烁仪、梯度风、土壤温湿度及热通量、辐射四分量等观测仪器的选址工作。此次野外工作为顺利完成本项目2011年度的野外观测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亚洲中部干旱区植被对全新世气候响应如何?

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呈现早全新世干旱、中晚全新世相对湿润的变化特征,存在显著不同于季风区的气候变化“西风模态”。但最新研究发现,亚洲中部干旱区不同海拔区的森林动态特征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考虑到植被......

新疆生地所对西北干旱区蒸散发变化归因追踪研究进展

全球气温升高而北半球潜在蒸散发减少,这一事实与全球变暖可能导致蒸发潜力增加的猜测相矛盾,即“蒸发悖论”,并一直引发不同蒸散发理论之间的争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团队发现西北干旱区......

科学家揭示植物叶性状对干旱区植被区划的指示意义

全球变暖下,降水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干旱区植被分布格局发生改变。但是,由于传统上用于植被区划的指标过于繁杂,因此,很难用它们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不同植被类型边界的变化。一些关键叶性状很可能是一个较客观......

“伊犁植物园建设规划汇报会”在伊宁市召开

会议现场3月12日,“伊犁植物园建设规划汇报会”在伊宁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干旱区战略生物资源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伊犁州党委常委努热木主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管开云首先介绍了......

“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1月16日,“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研究员与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MarkusDisse教授分别代表双方为中心共同揭牌,并签署了“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

新疆生地所干旱区大气活性氮研究取得进展

氮素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及其他关键有机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作为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氮素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至关重要。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

新疆生地所西北干旱区降水极端事件变化研究取得进展

西北干旱区地处中亚腹地,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在全球变化大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水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资源的可再生性降低,不确定性加大,极端水文事件的频度和强度增大、重现期缩短,极端水文事件发生频......

寒旱所“中新世亚洲内陆干旱化宏观驱动因素”的新认识

亚洲内陆地区不仅包括全球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区,还包括青藏高原及诸多高大山脉在内的剧烈地形起伏,同时紧邻湿润的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对比尤为强烈,成为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地理环境景观。这其中,亚洲内陆干旱区及......

新疆生地所联合南开大学共推蓖麻产业化发展

5月2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南开大学蓖麻工程研究中心签署了“干旱区蓖麻生物质产业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非粮能源作物蓖麻是可替代石油的重要工业原料,在众多油料作物中,具有耐干旱、耐盐碱、高......

新疆生地所干旱区荒漠植物生物地理学研究取得进展

Lagochilusilicifolius的采样点、单倍型分布以及可能的分化中心和迁移通道始新世晚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得古地中海退出和早更新世青藏高原强烈隆升,持续的高原隆升促进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