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佳姝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江泽飞、张少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戴波等合作,在基于功能核酸的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2536)和《纳米·今日》(Nano Today, 2021, 38, 101203)。

  转移性乳腺癌(MBC)是一种包括多种不同亚型的异质性疾病。外周血中肿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s)作为液体活检的重要靶标,在MBC的精准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研究采用一种快速、灵敏、低成本微流控热泳适体传感器,对血浆EV的乳腺癌相关蛋白质特征进行分析,有效排除血浆游离蛋白干扰(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2536)。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基于8种EV乳腺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EV蛋白特征,用于区分MBC患者、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年龄配对的健康对照者,准确率达91.1 %。在训练队列、验证队列、前瞻队列研究中,EV蛋白特征可监测MBC的治疗反应,对治疗后疾病进展(PD)与稳定/部分缓解(SD/PR)的区分准确率为88.5 %。EV蛋白特征还与接受治疗的MB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其中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EV PSMA可作为MBC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国家纳米中心特别研究助理田飞与张少华为论文第一作者,孙佳姝、刘超(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与江泽飞为论文通讯作者。

图1.基于热泳适体传感器的EV表面蛋白检测与乳腺癌精准诊断应用

  EV携带肿瘤细胞的mRNA,在转录水平调控肿瘤增殖与转移,是一种重要的癌症诊断标志物。为克服qRT-PCR检测操作复杂、需要裂解大量EV等挑战,研究人员发展了结合DNA四面体探针与热泳汇聚的检测新方法(DTTA),实现了血清中EV mRNA的原位、高灵敏检测,检出限低至14 aM(Nano Today, 2021, 38, 101203)。DNA四面体探针具有较高的结构刚性,可通过被动输运高效进入外泌体,并依靠双悬臂特异识别EV中靶标PSA mRNA,产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信号。进一步通过热泳富集放大EV中的FRET信号,实现EV PSA mRNA的原位高灵敏检测,无须EV裂解、RNA提取、反转录等过程。使用DTTA测量前列腺穿刺病人的血清EV PSA mRNA含量,可以有效区分前列腺癌患者(PCa)与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BPH),AUC为0.93,显著优于血清生物标志物PSA(AUC 0.74),为前列腺癌精准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国家纳米中心博士研究生韩子威、邓瑾琦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万方宁为论文第一作者,孙佳姝、刘超与戴波为论文通讯作者。

图2.基于DNA四面体探针与热泳汇聚的肿瘤外泌体mRNA高灵敏、原位检测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以及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基础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和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等的资助。

相关文章

科学家开发出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生物传感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团队联合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等,开发了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生物传感新方法,实现了血浆中细胞外囊泡(EV)聚糖......

英国研发微流控分子通信系统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分子通信系统,是首个微流控分子通信(MIMIC)平台。该系统利用化学分子进行信息交换,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实时发送信号至生物环境。与传统电子设备不同,这种人造分......

英国研发微流控分子通信系统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分子通信系统,是首个微流控分子通信(MIMIC)平台。该系统利用化学分子进行信息交换,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实时发送信号至生物环境。与传统电子设备不同,这种人造分......

在图案化浸润性控制Leidenfrost液滴方面获进展

Leidenfrost效应是流体研究领域的经典物理现象,即液滴在高温表面会呈现悬浮态。控制Leidenfrost液滴在冷却降温、摩擦减阻、微流控和功能材料图案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集中于通过固......

我国科学家研发纳米囊泡传递抗体增强的抗肿瘤免疫力

CD47/PD-L1抗体组合表现出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力,但其也会引起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而影响临床疗效。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团队研发聚合物纳米囊泡,用于递送CD47/PD-L1抗体,增......

药物筛选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HTS/HCS/SPR/微流控

医药产业是事关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国际化高技术产业之一。新药研发带来的新技术创新和新品种上市是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模拟设计、......

ACSSensors封面|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微流控比色生物传感器

英文原题:MicrofluidicColorimetricBiosensorsBasedonMnO₂NanozymesandConvergence−DivergenceSpiralMicromixer......

我国学者在外周神经损伤修复领域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830040)等的资助下,东南大学张志珺教授课题组提出微流控中空纤维联合无创电磁感应和控释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新疗法,研究成果以“微流控中空纤维联合无创电......

林金明:开放式微流控及其在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细胞操纵是生化研究的基础,它需要用户友好,多功能和精确的工具。基于流动限域原理,开放式微流控技术可以精准控制液体在微尺度开放空间中的运动。不同于传统的封闭式微流控体系,开放式微流控系统中的任意位置都可......

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实现血清中EVmRNA的原位、高灵敏检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佳姝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江泽飞、张少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戴波等合作,在基于功能核酸的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