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1 11:34 原文链接: 我国科学家在“宇宙再电离”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数据,发现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该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系驱动宇宙再电离过程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发表。

宇宙再电离过程发生在约130亿年前,涉及宇宙中第一代天体的诞生和整体宇宙的最后一次重大相变。该过程中,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氢”在整体中性氢的环境里,在第一代恒星、星系和黑洞所产生的紫外光子的电离作用下,变成了整体电离氢。因此,宇宙再电离研究是当前天文学前沿的领域之一。韦布空间望远镜和下一代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都将“宇宙再电离”纳入核心科学目标。

该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空间紫外深场数据对一批具有强发射线的星系进行系统搜索,并发现其中一个星系在哈勃紫外深场图像上具有信噪比超过5的探测。根据该星系的红移(3.797)可知,该信号来自莱曼电离光子辐射,说明该星系较可能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现象。科研团队介绍,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星系的谱线形状和光谱能量分布均符合莱曼电离光子逃逸星系的特征,还发现该星系周围环境比较特殊,其附近存在的类星体等电离源极有可能对视线方向上的中性吸收体进行了电离,使得该星系的莱曼电离光子比其他星系更容易被我们观测到。综合这些证据,认为该星系属于现有观测中罕见的高红移莱曼电离光子逃逸星系。

相关文章

上海天文台在“宇宙再电离”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深场GOODS-S的观测数据,发现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该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

上海天文台在“宇宙再电离”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深场GOODS-S的观测数据,发现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该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

我国科学家在“宇宙再电离”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数据,发现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该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系驱动宇宙再电离过程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相关......

我国科学家在“宇宙再电离”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数据,发现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该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系驱动宇宙再电离过程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相关......

我国科学家在“宇宙再电离”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数据,发现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该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系驱动宇宙再电离过程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相关......

我国科学家在“宇宙再电离”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数据,发现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该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系驱动宇宙再电离过程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相关......

探索宇宙历史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张莹)美国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12月25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踏上奔赴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的遥远旅程。韦布空间望远镜由美国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加拿大航天......

低能宇宙相变参数空间研究取得进展

宇宙温度从远大于1012开尔文的高温冷却到如今接近绝对零度,经历了138亿年的历史。早期宇宙是混沌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经历了基于粒子物理模型的数次标志性相变后,当前宇宙相对稳定的结构得以形成。在相变......

宇宙膨胀速度超预期添新证

宇宙膨胀率,即哈勃常数提供了对宇宙规模、年龄和密度的重要估计。近日,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最新测量,宇宙空间中一些未知的“成分”正迫使宇宙比科学家根据模型预测的速度更快地膨胀。自从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1......

银河外的低能宇宙线为何被“拒之门外”

宇宙线是在极端天体环境中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是研究众多物理和天文问题如粒子加速、星际介质湍动属性、星际磁场等的重要信使,是人类观察宇宙的重要窗口。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金山天文台)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