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27 03:02 原文链接: 抗癌药物直达肿瘤新技术

  肿瘤在生物体内复杂的微环境结构影响到药物的扩散和分布,也让药物敏感性和肿瘤应答的研究较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最近开发出两种不同的新技术,可以将多种抗癌药物直接运送至肿瘤部位,研究药物分布和细胞毒性。最新一期的《Nature Review Cancer》杂志对此进行了介绍。

  麻省理工(MIT)的Jonas等人研制出的小型圆柱载体包含了16个储藏小室。该载体可以用标准活检针直接植入老鼠体内的肿瘤部位,并停留24个小时。储藏小室之间相互分开,可以用来装入不同的药物。药物通过被动运输迅速释放至周围的肿瘤组织,之后再用更大的针移除该装置及其周围组织,进而检测癌细胞对药物的反应。研究者们已经用此装置检测了阿霉素在内的多种药物在异种移植的人乳腺癌模型里的分布,给药浓度和肿瘤应答。

  与此同时,来自西雅图Presage Biosciences的研究人员Klinghoffer等人创新发明的CIVO微注射技术,可以通过皮肤注射多达八种不同药物到肿瘤内。CIVO装置包含数个微型针头,每一个针头包含一种药物以及惰性示踪染料。在原位注射药物之后,肿瘤组织被切下,该产品自带的自动分析装置将检测药物在癌细胞内的作用。目前,CIVO在四名病人体内的初步实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更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即将展开。

  这两种新技术在未来拥有着广泛用途,包括药物的细胞穿透性和稳定性评估,药物的筛选,以及临床实验中药物最适浓度的选择等。

相关文章

SCIEX在2020年美国质谱年会上发布EchoMS系统

Echo®MS系统以其超高通量筛选能力重新定义化合物高通量定量研究2020年6月2日,弗雷明翰市,美国马萨诸塞州——作为生命科学分析技术领域的创新者,SCIEX在2020年美国质谱年会上“云”直播(A......

“微滚筒”机器人可通过血液输送药物

血液的流动阻挡不了微型递药机器人。图片来源:SciencePhotoLibrary/Alamy能够逆着血流方向移动的微型载药机器人,有朝一日可能会被用来向癌细胞直接输送化疗药物。据《新科学家》报道,德......

研究揭示补体调控肿瘤B细胞双向作用机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研究员苏士成团队发现了补体调控肿瘤B细胞双向作用的机制,深入挖掘了肿瘤相关B细胞的表型、功能及形成机制,为判断化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及患者的疗效预后提供了有应用前景的标志物。相关研......

世卫专家:新冠肺炎药物研究和疫苗开发需要全世界团结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7日表示,全球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各个国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展现了团结,在研究药物、疫苗开发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团结。只有本着同舟共济的精神才能够使优秀的科学家们聚......

现有药物是否能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几个月,甚至几年,用来治疗COVID-19的药物或许都不会在药店上架,但如今有数千名患者在医院和诊所中进行治疗,因此,临床医生正在寻找已经获批用于治疗其它疾病的药物是否能有效治疗COVID-19。疟疾......

用于降解血凝块的药物或可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权宜之计,他们认为这可能帮助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的COVID-19患者。他们认为通过重新利用一种如今用于治疗血凝块的药物,他......

研究揭示补体调控肿瘤相关B细胞的双向作用

B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多项重要研究发现,B细胞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但近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细胞在抗肿瘤免疫的产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临床研究发现针对B细胞的利妥昔单抗在......

研究人员开发出的物质或能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新药

癌细胞快速改变其基因组的能力能被用作对抗恶性肿瘤的武器吗?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物质,在动物模型和人类癌细胞的实验中都显示出了有希望的结果。这项研究发表......

周民团队研制出微纳机器人利用光合作用靶向治疗肿瘤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研究员团队研制出一款微纳机器人,通过以微藻作为活体支架,“穿上”磁性涂层外衣,靶向输送至肿瘤组织,成功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并有效实现磁共振/荧光/光声......

中国科大等研究揭示驱动肿瘤发生的表观遗传调控新机制

癌基因cMyc是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调控约15%的人类基因表达,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代谢重编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cMyc是否通过转录以外的机制,来广泛地调控基因的表达以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