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8 11:28 原文链接: 改革、创新、再出发以“四梁八柱”构筑原始创新高地

   12月6日,在东莞松山湖迎来建园20周年之际,松山湖召开“改革、创新、再出发”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不仅发布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更正式对外披露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发布会透露,5年投入20亿元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10000名,到2022年全面完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规划布局……

  发布会上,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对《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作重点介绍;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乐瑜和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黄镜铨分别发布《松山湖高新区关于推动松山湖科学城人才优先发展 打造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会由松山湖宣传与社会工作局局长王坤主持。

  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发布

  “回顾松山湖20年发展历程,松山湖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改革和创新。”欧阳南江指出,松山湖当前已初步形成一流大科学设施、一流企业、一流机构、一流大学、一流人才“五个一流”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构建了从原始创新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

  去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与光明科学城一起成为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现了从一片“荔枝林”到一座“科学城”的“质”的飞跃,掀开了改革、创新、再出发的崭新篇章。

  据介绍,《总体规划》是指导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行动纲领,将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有力支撑。《总体规划》明确,松山湖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主要承载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点。

  《总体规划》提出了松山湖科学城2021年到2035年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的空间布局,并部署了五大实施策略。据悉,规划范围包括松山湖高新区大部分区域,以及大朗镇、大岭山镇、黄江镇部分区域,分为核心区和协调区。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90.5平方公里(含水域);协调区规划面积41.7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到2022年,全面完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规划布局,开工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和标志性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到2025年,科技实力、营商环境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研能力快速提升;到2035年,建成一批全球领先、开放共享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初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欧阳南江表示,松山湖科学城坚持以“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创新全链条为“四梁”,以重大科技设施、重大科研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龙头企业、高端创新人才、高品质城市配套、一流创新环境为“八柱”,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投入20亿元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演绎,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成为松山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从2021年起5年投入20亿元,着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松山湖产业政策体系包括1个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实施意见,以及落实总体实施意见的10个具体实施办法。其中,总体实施意见今天正式发布,10个具体实施办法正在进行修改完善。”黄镜铨重点对松山湖产业政策体系的六个特点进行说明。

  在财政资金、用地用房、政务服务等方面,重点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个支柱产业,生物、新材料、机器人与智能装备3个重点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文化3个新兴产业。同时,积极扶持新概念材料、量子通信、类脑智能、未来通信等高精尖前沿未来产业领域项目发展。

  系列产业政策还突出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扶持。根据不同产业领域企业的差异化政策诉求特点,将产业支持政策划分为共性政策和个性政策,包括招商引智、产业培育、楼宇经济3个共性政策,以及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7个具体产业发展的个性政策。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加快人才集聚,打造人才高地,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提供智力保障,松山湖出台“1+N”系列人才政策。

  黄乐瑜表示,《松山湖高新区关于推动松山湖科学城人才优先发展打造国际创新人才集聚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立足园区创新发展需求,围绕科学城建设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目标,推出系列人才政策。其中明确,从2021年起到2025年,5年计划引进市级及以上人才500名,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10000名。

  据介绍,除《实施意见》外,目前《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新引进人才综合补贴管理规定》已印发,港澳人才政策已通过党工会会议审定,将于近期正式印发。

相关文章

中国石化率先完成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评级

4月24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遴选的全国3家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中国石化率先完成ISO56005的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评级,评......

南繁国际玉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项目主体施工完成

日前,正在进行的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主体施工全部完成,全面进入内部装修装饰阶段。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是海南省重点项目,建筑面积5.7......

《像天才一样思考》译者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72.shtm最近我的朋友K.BarrySharpless教授梅开二度,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

高校携手科研院所合力培养创新发展人才

记者27日获悉,首届全球科技史研究工作坊在上海启动,华东师范大学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战略合作签约。华东师范大学方面27日介绍,双方将聚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将顶尖学术资源转化为顶尖育人资源,开展......

“创新浙江大讲堂”第一期开讲

3月8日下午,浙江省科技厅举办“创新浙江大讲堂”第一期第一场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和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湖畔实验室主任张建锋,围绕“‘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主题授课。厅党组书记......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北京印发管理办法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京科资发〔2023〕43号各有关单位:为规范和加强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

全球6G技术大会呼吁搭建协同创新桥梁

5G行业应用还在持续深化,全球6G研发已提速,迎来愿景需求形成及关键技术遴选窗口期。3月23日,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3全球6G技术大......

下好创新“先手棋”走稳自立自强路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5年,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捷报频......

松山湖科学城助青年科技才俊圆梦

王欣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环境与能源高分子材料团队的负责人,也是一名“80后”博士。来到实验室一年多,他已带领团队在多个研究领域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团队利用化学“焊接”的概念,完美解决了不相容的固体电解质/......

尤政代表:加快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融合创新模式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出部署,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