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素力和研究员孙公权团队,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研发出了一类磷酸掺杂聚联苯基哌啶电解质膜,拓宽了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的操作温度,为该类电池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材料化学A》上,审稿人认为,“该工作首次将哌啶基电解质膜应用于HT-PEMFC领域”。
HT-PEMFC具一氧化碳毒化能力强、水热管理简单等优势,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而传统的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膜,由于磷酸与聚苯并咪唑之间的结合能低,在低温、高湿环境下磷酸流失严重,导致该类电池工作温度限制在140至180℃。拓宽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工作温度,将有助于缩短电池启动时间,提高电池的环境适应性。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利用哌啶阳离子与H2PO4-间的高结合能这一特点,研制出了一类新型磷酸掺杂聚联苯基哌啶电解质膜。团队通过取代基效应调控哌啶阳离子周围的空间位阻、聚合物电解质膜的亲疏水性和自由体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解质膜与磷酸间的相互作用,并将电解质膜的工作温度拓宽到40至160℃。特别是在120℃、干气进料这一“汽车中燃料电池的理想运行条件”下,该类膜组装的燃料电池峰值功率密度超过1.5W/cm2,且稳定运行时间超过1000h,展示了该类聚合物电解质膜的优势与实际应用潜力。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素力和研究员孙公权团队,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研发出了一类磷酸掺杂聚联苯基哌啶电解质膜,拓宽了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素力和研究员孙公权团队,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研发出了一类磷酸掺杂聚联苯基哌啶电解质膜,拓宽了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润辉课题组在表面生物活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设计合成出三肽——丁二胺-多巴-赖氨酸-多巴(DbaYKY)为端基的促细胞黏附多肽或聚合物,可以通过一步简单的......
未来的数据中心可能会取消硬盘库,转而使用大自然已经使用了数十亿年的存储介质--DNA。在使之成为现实的一个重要步骤中,科学家们已经创建了一个使用微胶囊读取和组织文件的新系统。像人类建造的许多东西一样,......
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教授KarenGleason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可以将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或CVD一直追溯到史前:她说:"当穴居人点燃一盏灯,烟尘沉积在山洞的墙壁上时,"那是一种......
与PEG(右)相比,PTGG(左)能提供类似或更好地“隐形”,即较低的免疫原性、较高的抗降解和变性稳定性。图片来源:《美国化学会志》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活性隐形”聚合物。初步数据表明,这种称为......
近日,我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DNL0305组)王素力研究员和孙公权研究员团队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低界面传质阻力多孔电极设计构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基于多......
近日,大连化物所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在利用聚合物光催化剂生产H2O2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对间苯二酚—甲醛(RF)树脂的电荷分离能力的提升,以及光催化反......
据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爆炸渗流”过程开发出一种高导电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该过程类似于病毒的网络传播。这一发现是一个偶然,对研究人员来说也是科学上的第......
近年来,具有非破坏性和高时空分辨率的光开关荧光聚合物材料在光学信息加密领域中备受关注。但目前大部分光开关荧光材料用于光学信息加密不具备自修复性和可重构性,记录的信息很容易因损坏而丢失。因此,实现可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