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05 00:00 原文链接: 新研究使脉冲星变身宇宙最精确的时钟

  人们常以为恒星如其名,是亘古不变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那么“乖巧”,它们中还存在一类“变星”,在光学波段的物理条件和光学波段以外的电磁辐射有变化。脉冲星,就是变星的一种。

  日前,一组国际研究人员探索到一个全新的方法,使得浩瀚宇宙中的脉冲星成为更为精确的宇宙之钟。校准这台“时钟”,将极大促进对宇宙涟漪——引力波的搜索工作,而引力波被称之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个尚未被证明是对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将带领人们发掘宇宙起源最深处的奥秘。

  脉冲星的特有节拍

  1967年,剑桥大学的天文学家在狐狸座首次发现一颗脉冲星,当时引起了天文学界的极大轰动,相关发现者因此荣获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颗脉冲星发出的信号被彼时人们称为“宇宙中一盏闪烁的灯塔”,它发出有规律的脉冲信号且周期十分稳定,为1.337秒,精确到不像是自然界天体会发出的。据说,更早之前,一位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就曾于猎户座发现颤抖的射电信号,但他却以为是自己的记录仪发生故障,对着仪器踢了一脚,于是颤抖信号消失,他也因此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事后念及后悔不迭。

  亦因为脉冲星的信号过于有规律,在一段时期内,人们甚至认为这是宇宙深处智慧生物发来的“联络电报”,第一颗脉冲星就一度被命名为“小绿人1号”。但在几位天文学家一年的努力后,终于证实,这确为一类天体,正是由于它的快速自转而发射出电脉冲。

  但恒星要成为脉冲星可并不容易,需要很强的磁场。而只有体积小、质量却大(即密度极高)的恒星,才有足够强大的磁场。人们一下子想到假说中的天体——中子星,在理论预言里,中子星密度大得惊人,完全符合脉冲星的强度和频率要求。于是,脉冲星又立一功,让中子星真正由假说成为事实,这是上世纪天文学上的一座里程碑。

  而脉冲星超高稳定的时间特征,使它显露出成为天文时钟的巨大潜力。 

  宇宙之海荡起波纹

  引力波被专家称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个尚未被证明是对的组成部分”,是指引力场从星体或星系中辐射出来的、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流动,简单说,其描述了时空中的波动向外传递的形式。预言中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按理讲,深空中的突变性事件,如超新星爆发、黑洞形成、大型天体相撞这些过程,都能辐射出较强引力波,但事实上,在地球上进行的引力波直接搜寻的所有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尽管这些波动的确造成地球上各处相对距离的变动,但当它们到达地球的时候已变得非常弱了,其变动的数量级对于地球最先进的引力波探测器来说,小于一颗质子直径的千分之一。因而引力波目前只能是广义相对论的预言。

  尽管真身未现,引力波可不是模糊的理论或难以捉摸的形态。天文学家已能通过观测双星轨道参数的变化,间接验证引力波的存在。脉冲星双星系统PSR1913+16,系统内有两颗中子星,以极其紧密快速的模式互相环绕对方,其呈现的渐进式旋近,旋近时率恰好是广义相对论所预期的值,证实了理论的准确说明。

  这次著名的观测实验再次产生了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亦将脉冲星与引力波牵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校准一台“宇宙时钟”

  脉冲星就像个“飞轮”般高速旋转,有的甚至可以达到每秒714圈,旋转过程中其磁场形成强烈的电波向外界辐射。

  科学家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天然太空实验室。在对其深入研究后,人们发现脉冲星虽拥有强烈的规律性,但要想成为一台检测时空曲率的精密仪器,它的旋转还称不上“完美的稳定”。任何轻微的不规则变化都会大大降低它们作为时间仪器的价值。

  借助位于曼彻斯特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的76米洛弗尔射电望远镜,科学家们对为脉冲星所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追踪,并最终取得了突破。由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鲁·莱恩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根据洛弗尔望远镜的数据,解释了脉冲星旋转的差异性,并阐述了一种能够校正它们的方法。

  小组人员将报告发表于6月末出版的《科学快讯》。据研究者称,他们得到的一个最突出成果,是发现了脉冲星其实是有两个自转速率而非只有一个,而脉冲星就在这两个速率之间进行着突然与不可预测的切换。

  这种切换所产生的变化,与脉冲星所散射出的脉冲形状变化密切相关。鉴于此,对于任何特定时间脉冲形状变化所做的精确测量,都已经暗含了对减速率的准确记录,可以此进行校正。这极大地提高了脉冲星们作为“宇宙时钟”的精确性能。

  令物理学家欣喜不已的是,这项结果推动了对宇宙学更深远的研究。其提供了一种全新见解,指出脉冲星这个处于极端物理条件下星体的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对“宇宙时钟”的精确掌握,可使得探索引力波的实验更加精益求精,当引力波穿越“宇宙时钟”并致其发生任何变化时,人们可以获知并证明广义相对论的最后一个预言,进而一步步迈进宇宙的最神秘领域。

相关文章

观测发现:船帆座脉冲星风云存在极强偏振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广西相对论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副教授谢斐博士带领国际团队观测发现,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辐射的偏振度趋近理论预言的最大值,证实了辐射区域的磁场完美有序,对粒子加速机制模型......

发现可能包含中子星的双星系统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袁海龙、副研究员王松等人发现了一个包含致密天体的双星系统。该系统由一个质量约1.7倍太阳质量、半径约1.7个太阳半径的晚A型主序恒星和一个可能为中子星的致密伴星组成......

广义相对论三函数首次同时重建

包括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科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团队,现在已能在外太空测试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他们通过检查来自太空和地面望远镜的新数据来做到这一点,这些望远镜精确测量了宇宙膨胀以及遥远星系的形状和分布。该研究......

研究揭示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信号新特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86.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利用双中子星并合过程中的引力波辐射特......

研究发现一颗“轻盈”中子星或为“奇异星”

中新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研究员人描述了他们新发现一个很小、极轻的中子星——半径约10千米,质量只有太阳的77%。这颗相对“轻盈......

极轻中子星挑战现有恒星物理学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个很小、极轻的中子星——半径约10千米,质量只有太阳的77%。这颗中子星轻于理论预期,或能扩大对宇宙中存在低温致密......

“黑洞猎手”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发现宁静态中子星

9月2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时域巡天数据,LAMOST黑洞猎手计划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037光年、处于双星系统中的宁静态......

“星海捞针”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宁静态中子星

什么是中子星?它们在宇宙中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如何发现中子星?这些科学谜团正在被天文学家慢慢揭开。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时域巡天数据,我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

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宁静态中子星

什么是中子星?它们在宇宙中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如何发现中子星?这些科学谜团正在被天文学家慢慢揭开。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时域巡天数据,我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

新疆天文台在射电脉冲星RFI消干扰研究中取得进展

射电频率干扰(RFI)消除是射电天文领域信号处理的研究重点。消干扰方法创新对脉冲星测时等天文测量工作有改进意义。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行星科学研究团组副研究员单昊及其合作者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