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29 14:05 原文链接: 新研究发现早期鱼类生活在近岸浅水中

  美英两国研究人员发现,4亿多年前的古生代,鱼类的祖先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水中,经过漫长进化后才向深海和淡水中扩散。

  作为地球上第一种脊椎动物,鱼类已知最早出现在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但鱼类化石直到4.2亿年前才大量出现,这之间的空白期鱼类在何处此前尚不清楚。刊登于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填补了进化史研究上缺失的这一环。

  研究人员考察了古生代中期2700多个有颌或无颌鱼类化石记录,通过数据建模的方式预测它们的栖居地类型。结果显示,鱼类在近岸浅水中获得了丰富的适应性。

  论文共同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古生物学家劳伦·萨兰说,从早期的无颌甲胄鱼到鲨鱼,再到人类祖先,都起源于海岸附近,比珊瑚礁离海岸更近。

  研究显示,身体柔软的鱼类机动性好,在随后约2000万年的时间中定居到深海。但身负甲胄、灵活性差的鱼则依然生活在近岸,还有部分鱼类移居到淡水生活,其中一些进化成早期的四足类陆生脊椎动物。

  研究人员认为,浅海地区的波浪作用可能将化石击成碎片,因此很难找到完整的早期鱼类化石。

  论文共同作者、英国伯明翰大学古生物研究者伊万·桑塞姆说,目前还不清楚早期的近岸浅水环境为何会成为鱼类进化的大本营,但这里肯定是进化的“热点”地区,产生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桑塞姆说,这还说明生态脆弱的近岸地区对物种进化至关重要,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过度捕捞和污染等因素都将给未来的物种多样化带来有害影响。


相关文章

科研人员揭示促进鱼类卵子发生和卵子质量新机制

配子质量特别是卵子质量(卵质)是决定鱼类成功繁育和养殖效率的先决条件。鱼类的卵质由卵子中储存的所有母源因子的集合共同决定。开展母源因子对卵子发生与早期胚胎发育的调控研究可指导鱼类卵质的评估,提升卵质,......

世界鲳属鱼类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格局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鱼类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团队在世界鲳科(Stromateidae)鲳属(Pampus)鱼类分类及地理分布格局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研究基于分子系统学和物种界定方法,综合分析了全球鲳属线粒......

我国揭示世界鲳属鱼类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格局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鱼类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团队在世界鲳科(Stromateidae)鲳属(Pampus)鱼类分类及地理分布格局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研究基于分子系统学和物种界定方法,综合分析了全球鲳属线粒......

研究发现鱼类病毒与宿主博弈影响病毒复制新机制

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给人类健康以及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而水产养殖动物病毒性疾病的爆发和传播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病毒在感染过程中,与宿主细胞的博弈始终存在,此消彼涨。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宿主......

中科院团队完整呈现4.1亿年前玉海翼角鱼全貌

中新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孙自法)记者11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四代古鱼类学家薪火相传、接力研究30年,最新完成对产自云南曲靖“古鱼王国”、约4.1亿......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广西发现鱼类新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619.shtm记者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近日,科研人员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采集到一个鱼类新物种......

4.1亿年前化石研究揭秘鱼类鳞片鳞列如何演化

现生鱼类大多都是从头至尾完全被鳞片覆盖,它们从远古时期就一直如此吗?鳞片排列(鳞列)即汉语成语“鳞次栉比”中的鳞次,是如何布局的?在演化上有何规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最新通......

环境基因法识别鱼类,已发现多种易危和濒危鱼类

据香港星岛网报道,稀有及濒危鱼类如苏眉等,不时被人爆料在香港鱼类市场中售卖。香港大学鉴识保育实验室的团队,从香港鱼类市场的排水沟取样,抽取环境基因,识别出逾百种鱼类,有助检测本地鱼类市场濒危物种非法贸......

全球首次!湖北发现3个鱼类新物种

5月21日,记者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历时8个月完成的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已公布,在全球首次发现3个新物种。日前,湖北省国际生物多样性宣传日活动在恩施州建始县举办。会议透露,在宜昌市点军区、恩施州......

最古老真盔甲鱼类到底是什么?

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真盔甲鱼类是谁?它们在哪里?到底有多古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3月30日发布一项最新化石发现及研究给出了答案:该所科研团队在江西武宁县一处志留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