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8 14:12 原文链接: 新研究推动湿地松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进程

  湿地松是用材树种和松脂生产树种,也是优良的松材线虫病抗性树种。由于其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全球科学家对其开展了近百年的遗传育种工作,然而松类植物巨大保守的基因组和漫长的生命周期严重阻碍了育种效率。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外松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亚林所)等单位联合在国际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PLo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突破了裸子植物巨大基因组遗传研究瓶颈,有望推动松树育种进入全基因组选择时代,对提高湿地松良种的选育效率、保障我国木材安全和绿色化工原料松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通讯作者、亚林所副研究员栾启福介绍,湿地松原产美国东南部,在我国引种栽培已经100多年,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和绿色化工原料松脂的生产树种,也是优良的松材线虫病抗性树种。我国现有湿地松面积2200多万亩,仅初级原料松脂产值达20亿元以上,木材和生态价值巨大。

  栾启福说,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成为加快育种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松树巨大基因组依然是新技术应用的障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技术也仅仅应用于自然群体直接来源的遗传资源而不用于改良的育种群体。

  2004年,国际著名松树育种专家Neale基于统计学和遗传学撰文推断基因组巨大、高度杂合的裸子植物松树即使进行了初步改良,其传统育种群体的选择强度依然较低,基因重组概率较小,基于分离群体QTLs(数量性状位点)作图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成效不大,不依赖于基因重组和分离的全基因组关联和选择育种是松树分子育种的有效途径。

  亚林所国外松育种具有50多年历史,构建了较完整的轮回育种体系。近年来基于丰富的育种群体资源,研发了一系列生长、材性评价技术,获得大量表型数据,筛选建立240株代表性单株育种群体;建立了以转录组为基础的分子育种体系,逐步解析松脂等基因家族信息。

  论文第一作者、亚林所博士研究生丁显印说,他们首次针对我国湿地松基础育种群体开展了主要经济性状的大规模转录组测序,成功组装了群体中240株代表性单株的基因组Unigenes,开发了53229个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子标记,并首次基于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全转录组关联研究(TWAS)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研究揭示了育种群体较低的近交率,筛选了32个与生长和松脂性状显著相关的SNPs,为早期遗传选择奠定了基础。

  通过三代和二代转录组测序,每个单株组装了平均长度1960万个碱基的表达基因组(包含25.9万个完整的基因片段Unigene),检测发现每个基因片段平均包含2.87个SNPs分子标记,进一步的基因组和表达组的分析关联了大量生长、松脂性状基因及其核心基因,基因对表型的贡献达到10~20%,这一研究为高效准确的湿地松早期分子遗传选择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以我国湿地松第一轮遗传选择育种的基础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较大规模的转录组测序,解析了群体的遗传结构,证实湿地松基础育种群体具有较低的近交系数,个体间遗传距离适中,基于生长和松脂性状的连锁不平衡效应显著,关联分析获得大量显著相关的基因,突破了松树分子育种研究的瓶颈。

  栾启福说,随着油松、火炬松等松树基因组参考序列的日益完善,基于湿地松高质量转录组及松树基因组数据将实现湿地松等松树从传统育种向基因组育种的跨越,开启松树精细育种时代,为分子设计速生优质、抗性强的松树新品种提供了物质基础。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重点林木育种等项目支持。

相关文章

全球增温如何影响湿地碳“汇”?中科院发现功能大幅减弱

不同优势植物功能群湿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净交换对增温的响应。中科院大气所供图全球增温对湿地的温室气体“汇”(简称碳汇)功能有没有影响?有何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

烟台海岸带所在滨海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滨海湿地的蓝碳功能和增碳潜力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于自然的重要解决方案。滨海湿地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气温升高、降水变异、大气氮沉降等环境变化决定滨......

世界湿地日:我国新增国际重要湿地18处

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再新增北京延庆野鸭湖、黑龙江大兴安岭九曲十八湾、江苏淮安白马湖等18处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82处;面积764.7万公顷,居世界第4位。今年......

世界湿地日|湿地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

今天是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恢复”。这一主题强调了优先恢复湿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复和复原退化的湿地。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分干扰,一些湿地的生态......

流域湿地干旱调节功能研究获重要进展

湿地水文调蓄功能可作为基于自然的水资源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中的重要载体,在维护流域水量平衡、减轻洪旱灾害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干旱调节功能是湿地水文调蓄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流......

王学雷:守护湿地“嗖的三十年”

2004年,蔡述明(右二)及团队在丹江口库区进行生态调查。受访者供图  2020年,王学雷(右)考察洪湖洪涝灾情及湖泊生态状况。受访者供图“下面有请王学雷研究员,他是湿地专家。”在......

我国已设立901处国家湿地公园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一级巡视员程良10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发展”论坛上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901处,有效保护了240万公顷湿地。据介......

国家林草局:湿地保护成效明显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11月5日,《湿地公约》第14届缔约方大会即将在武汉和日内瓦开幕。世界湿地大会在中国召开,跟中国这些年持续投入保护环境和湿地生态不断改善密不可分。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保护力度,......

大通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新添国家级平台

10月26日,湖南洞庭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下称“洞庭湖站”)大通湖分站在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揭牌成立。该分站依托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和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通湖分局建立。始......

豫西黄河湿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立

中新网洛阳6月16日电(杨大勇)豫西黄河湿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日在河南洛阳揭牌成立。该站是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物种繁衍、科普宣传于一体的可持续利用基地,对于精准分析黄河流域生态多样化、立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