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08 10:00 原文链接: 方舟子:神农架会有野人吗

  中国许多地方自古以来就有“野人”的传说,时不时地也有某人无意中目击“野人”的记载。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国内生物学家曾对此做过零星的调查,但“野人”(特别是湖北神农架的“野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则是80年代的事。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全国上下都痴迷于神秘现象,当然不会放过“野人”。这股“野人”热甚至引起国际的注意。1989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类学家弗兰克·波伊里尔也被吸引到了中国。有一次他光着膀子在河边打盹,结果被从未见过欧裔人士的当地村民当成了“野人”报告。随后波伊里尔发现,很多种动物,包括熊、长臂猿、短尾猴和金丝猴,都曾经被当地人称为“野人”。

  这毫不奇怪。“野人”的目击者基本上都是一些没有受过动物性观察训练,也没有心理准备的人,他们在匆忙乃至惊慌中看到了某种他们不熟悉的动物,就有可能与在当地广为流传的“野人”联系起来。在研究人员或记者的诱导下,在事后的回忆中,目击者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加工,让自己的描述符合大家心目中的“野人”形象。即便如此,各个目击者对“野人”的形态描述,例如身高、毛发颜色,也很不一致,相互矛盾,以致有人干脆认为存在好几种“野人”。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存在“野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许多人以为只要有一公一母就能保证传宗接代,而实际上一个高等动物物种是不可能只靠一对雌雄,或者几头甚至几十头而繁衍下去的。当一个群体太小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很难一直保持合适的雌雄比例。在自然状态下,下一代是雌是雄的概率相等,因此一个大群体可以维持雌雄比例大致相等。但是在一个小群体中,这个平衡很容易因为概率事件而被破坏。例如,简单的概率计算表明,如果一个群体只剩3个个体,那么它们全都是同一性别的可能性为1/4,如果它的个体数目一直不变,几代之内就很可能因为全都剩下同一性别的个体而灭绝。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是,1977年新西兰峡湾地区最后一群猫面鹦鹉虽然还有18只,但全都是雄的。

  小群体另一个难以避免的危险是近亲繁殖。近亲繁殖生下的后代,身体状况、生存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长期如此必然导致遗传品质的下降,遗传多样性的消失,从而走向整个群体的灭绝。一个群体要避免近亲繁殖,能够长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几百头个体。但是一个地方如果真存在数百个“野人”,就不会那么难以发现。不管是群居还是独居,猿类的活动范围都很大,更容易暴露行踪。

  如果“野人”真的存在,它们不是从天而降的,必然有自己的进化历史,在进化过程中就会留下化石,尤其是作为一种大型陆生动物,相对来说更容易留下化石。越晚的化石越容易被发现。人们发现了许多种类人猿、猿人、古人类化石,但是从没有发现过有一种能与“野人”联系起来的。有人认为“野人”是巨猿的后代,这是生活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年前的一种猿,在中国多个地方都发现过其化石,光是牙齿化石就有上千颗。事实上巨猿和“野人”很不一样。巨猿要比“野人”高大得多,身高达到3米,而据目击者的描述“野人”身高并不超过2米。巨猿并不是直立行走的,和今天的类人猿一样主要靠四足行走,这也与目击者对“野人”的描述不符。巨猿大约在30万年前已经灭绝。如果“野人”是从巨猿进化来的,30万年的进化历程中留下的化石证据又在哪里呢?

  “野人”死后不会凭空消失,总要留下残骸的。就算“野人”行动敏捷、行踪不定,难以被抓到,尸体是不会跑的,为何从未被发现过,连一颗牙齿都没留下?有人说这是因为在森林里不容易发现尸体,“野人”一死尸体很快就会被其他动物吃掉。但是总不至于连骨头、牙齿都被吃得干干净净吧?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点直接的证据都没有,如何让人相信?“野人”发现者拿得出手的只是一些号称从“野人”身上掉下来的毛发。其中有些“野人”毛发经鉴定是其他动物的毛发,甚至连毛发都不是,是某种真菌或草。有的则不知道是哪种动物的毛发。根据毛发形态是很难鉴定出属于哪个物种的。如果毛根上残存细胞,从中提取DNA,倒是可以根据基因序列来确定其所属物种。但是现存的“野人”毛发却都没有毛根。有关“野人”的证据还有一些脚印,这更不足为凭。其他动物留下的脚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看上去很像人的脚印,例如熊、豹子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由于雪的融化变形,曾被当做是喜马拉雅山“雪人”的脚印。

  世界各地都有类似“野人”的传说,例如北美洲有“大脚怪”,南美洲有“大猴”,澳洲有“幽微”,都号称是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的未知猿类。这就更荒唐了,因为美洲、澳洲并没有猿类进化的化石记录,特别是澳洲,本来连高等哺乳动物都没有。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野人”的传说是多么的不靠谱。但是这样的传说能够吸引读者,招徕游客,还可以借机“科考”,总会有人宣扬,是不会完全平息下去的。

相关文章

饶毅:为什么方舟子不能准确评论施一公的成就

方舟子近日发表文章,批评施一公所获的一个奖。实际上,方舟子擅长的是看见底线是否被突破、可以发现一些造假,但没有评价科学的能力和水平。既不能评价物理学家潘建伟,也缺乏评价生物学家施一公的能力和水平。简而......

云南普洱茶协会将起诉方舟子替茶农索赔六百万

昨日,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就方舟子发表的《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一文中称喝普洱茶能致癌的言辞,特邀省内著名茶业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及部分企业,对其中伤普洱茶声誉的言辞作了认真研讨,最后一致认为,方舟......

“神农架”:野外台站的新长征

前往神农架站的最后10公里盘山道,原本是山上运木材的砂石路。神农架站的气象观测设备。由于湿度大又是雷击区,设备故障率很高。神农架站站长谢宗强(左)在实验温室作讲解。从宜昌机场经高速公路、国道、盘山道,......

对于方舟子的质疑,韩春雨做出这样的回应

韩春雨团队和他们的NgAgo-gDNA技术自第一次被报道,就一直倍受关注,近日,方舟子公开发文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的可重复性问题,(推荐阅读:方舟子发文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你怎么看?......

方舟子发文质疑“诺奖级”实验:不需高深技巧

方舟子公开发文质疑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成果存在“不可重复复制操作”的问题,暗指韩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并批评韩春雨对质疑的回应态度。今年5月2日,《自然》系列顶级刊物《NatureBi......

方舟子发文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

方舟子发文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近日,方舟子公开发文质疑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成果存在“不可重复复制操作”的问题,暗指韩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并批评韩春雨对质疑的回应态度。今年5月......

方舟子举报哈工大一教授用来信选登冒充学术论文

近日,方舟子在新语丝博客上以《当代韩学愈——高档次国际学术期刊“论文”速成法》为题,揭发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苗鑫有学术不端行为。方舟子在文中指出,苗鑫将写给《自然》《科学》杂志反映中国问题的一两......

名人争论转基因食物评论称方舟子不能代言科学

原标题:名人争论转基因食物评论称方舟子不能代言科学不否定未知是我们面对转基因以及很多未来科学,甚至目前仍旧被认定是“伪科学”的态度,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些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甚至科学考核,这种大气源于对科......

时评:环评报告岂能成“不能说的秘密”

神农架机场项目的环评报告到底有没有获得审批,这个地方政府三缄其口的简单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展开调查,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原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通航的神农架机场,正因潜在的环境风险而深陷舆论漩涡。据媒......

Nature详解:方舟子成首届“科学斗士”

两位意志坚定的科学斗士,英国精神病专家SimonWessely和中国科普作家方是民(方舟子)获得了首届约翰・马多克斯奖。该奖以《自然》杂志前主编约翰・马多克斯(JohnMaddox)命名,约翰本人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