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25 10:54 原文链接: 未来6年我国将发射10颗气象卫星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3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未来6年,我国将发射10颗气象卫星,再建50多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再建4万个左右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到2020年,气象监测的空间分辨率达到10公里左右,时间分辨率将达到分钟量级。监测密度的提高将大大提升气象预报预警的精细化水平和精准度,气象预报分辨率在城市将达到2—3公里,全国范围内达到5—10公里。

  今年3月23日是第五十三个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将其主题定为“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庆祝世界天气监视网50周年”。

  郑国光表示,气象预报的基础是气象观测。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中国气象观测的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我国气象监测能力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有7颗气象卫星在轨运行,有178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密切地监视着天气,还有5.2万个分布全国各地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其中,气象卫星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实现每6分钟观测一次,自动站每分钟观测一次,大大提高了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

  气象部门虽然在监测网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但是距精细化的天气预报所需要的监测能力还有差距。郑国光说,气象监测就像渔民捕鱼一样,如果监测网稀疏,对一些局地性的天气很难把握住,要预报好这种突发性的、局地性的灾害性天气,必须做好监测工作,首先要提高天气监测的时间、空间密度。

  郑国光介绍,未来我国将强化地基、空基、天基相结合的立体的气象监测。在未来6年,将发射10颗气象卫星;再建50多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天气雷达覆盖率由目前国土面积的70%左右提升到90%;再建4万个左右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加快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网等建设。

  

  

相关文章

二〇二二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公布

今年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包括中国气象......

气象站立田头农业气象观测网越织越密

央视网消息: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催生新发展动能。当科技和春耕相遇,会给麦田带来了哪些新变化?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今年的春耕生产更有看头。卫星观苗情高分卫星遥......

世界气象组织批准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计划

当地时间3月6日,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批准通过新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基础设施计划,以填补关键信息空白,并支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该机构指出,当下许多涉及温室气体的国际和国家活动主要是由研究界支......

卫星遥感监测反演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在燃煤电厂二氧化碳(CO2)排放的遥感反演估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月2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轨道碳观测者2号和3号卫星观......

中央气象台:弱冷空气将影响华北东北

中新网2月23日电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23-25日,受弱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黄淮中东部、江淮、江南中东部、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4~6℃降温,局地降温8℃以上。此外,23日,西南地......

我国今年将发射两颗风云气象卫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95.shtm......

实现三项首次!

16日,记者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中科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微笑”卫星)任务团队,赴位于荷兰的欧空局欧洲空间技术中心开展卫星初样星箭联合......

中国气象局:十二类基本气象数据对社会开放

中国气象局日前向社会发布新版《基本气象数据开放共享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包含12类52种气象数据和产品。新版《目录》中自主研发产品占比大幅提升。其中,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模式数据、实况和再分析数据......

中国气象局:2月气候利于早稻播种及小麦越冬

从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预计2023年华南南部地区早稻播种期气候条件较好,2月中下旬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概率较高,整体利于早稻播种。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降水偏多,大部墒......

SMILE卫星顺利完成初样研制总结,成功转入正样阶段

2023年1月16日,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SMILE)卫星初样研制总结暨正样设计评审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会议由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负责人、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