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9 14:20 原文链接: 李依依:与师昌绪先生工作的点滴回忆

   我到中科院金属所时,所里的研究人员分三类:“高老大”(国外回来的研究员)、“高老二”(副研)、助研。师昌绪先生是第四研究室的主任,也是金属所当年的八位“高老大”之一,他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忠厚长者风范。每次见到他,我先前紧张的情绪就立刻松弛下来。

  国家广州会议给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后,要求保证科技人员5/6的工作时间,金属所各研究室都配一名业务秘书,把研究室的业务工作管理起来,特别要保证“高老大”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作为第四研究室的业务秘书,师昌绪先生让我把办公桌搬到他的办公室里,要我大胆工作。

  当时,金属所全所有八大任务,我们四室有五项:AB-1任务是M17铸造高温合金九小孔叶片、808任务是国产节镍的铁基高温合金涡轮盘、A4钢(Cr17Mn14Mo2N)是一种节镍耐蚀不锈钢、FeMnAl合金系列,以及111任务的MoB钢。金属所很重视这八大任务,所领导下到室里蹲点,AB-1任务由原党委副书记陆炳昌蹲点指导工作。

  室主任会议确定了任务目标以及各节点完成的进度,我起一个实施、保证和协调的作用,遇到困难实在解决不了时,我才去找师昌绪先生。记得他边给我压担子,边对我的工作给予肯定和表扬。后来在北京住院时,他还给别人讲我做业务秘书时,他遇到的麻烦最少,工作也最轻松。

  上世纪70年代初,党中央落实政策,师昌绪先生从群众专政指挥部解放出来,被分配去给当时的教学连学员写金属学课的讲稿。教学连学员都是转业兵、下乡知识青年和部分高中生,他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写讲稿,并坚持给教学连第一期学员授课。虽然大材小用,师昌绪先生依然乐此不疲。

  后来,他终于能够回到他亲手创建的高温合金组去工作。这时,九小孔空心叶片已从410产转到贵州生产,企业叶片生产成品率低,师昌绪先生亲自带领一个小分队去解决叶片生产中的问题,包括建立验收标准等。他们住简易招待所,与厂里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攻关几个月,直到合格率达到实心叶片的程度,才回到沈阳。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曾随师昌绪先生同去该厂,从进厂到出厂,无论哪个地方,师昌绪先生所到之处,人们都蜂拥到他身边问长问短,可见他“材料医生”的美称绝非浪得虚名。

  1978年,师昌绪先生出任金属所副所长,领导全所的科研工作。他注意到所里人才不能适应国际合作的需求,除积极推进重新招收研究生外,还争取到世界银行的一笔高级科技人才留学基金,送了一大批科技骨干出国进修。他还邀请了美国的两位老师——Folson和Lemon到所里开办高级英语口语班,连续两期,所里大约有60~70人参加,后来这批人成为所里外事活动的骨干。

  1981年,师昌绪先生与陈能宽先生讨论国内急需的一种抗氢脆材料,陈能宽先生讲他们单位调研后发现国内基本没有人能做。于是,陈能宽先生带领一队人员来到金属所,师昌绪先生请了李薰所长、徐曾基副所长还有我一起到办公室,请陈能宽先生交底谈要求。事后李薰所长说:“金属所就是要做别人做不了的工作,否则就没有在中科院存在的必要。”师昌绪先生对我说:“这种重大项目就交给你们年轻人了。”

  此前,这类大项目都是由“高老大”负责的,因此,我们虽然诚惶诚恐,但更有信心拼一拼。当时这项工作很难,有的人说不能做。我们同一个研究室的周本濂和所里的徐曾基都非常支持我们,所里一共有30多人、涉及6个研究室参与其中。我们从做试验设备开始,做出材料和数据提供给用户,因为完成得好,用户不断提出新需求,圆满完成了抗氢脆合金的五个系列,以及许多新工艺产品。工作中师昌绪先生经常了解进展情况,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并参加我们的学术交流会和鉴定会。遇到问题,我们总是与生产厂和用户一起商量解决,每年举行一次学术交流会,总结工作并提出下一年的任务,这样的工作持续了30年。

  1983年,李薰所长去世后,师昌绪先生调到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当主任,后来又当了中国工程院的副院长,他每年都会回沈阳,除了必须去研究生部和金属学报社外,一定要向所班子了解所里情况,主要是基础与应用学科的关系处理得是否恰当。他每次都强调没有基础理论,就在国际上没有地位;没有应用研究、不解决国家的问题,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他要求我们在各方面都要摆平这两者关系。师昌绪先生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才,在人才断层时,他要我们注意选拔优秀的年轻人,不要苛求,要看他(她)们学术上的潜力和人品,我们一直遵照他的要求尽力去做。他提出选出人才,给他们舞台让他们施展才华,并且送他们到国际上去见世面,他还把邀请他去国际会议上作报告的机会让给年轻人。

  师昌绪先生90岁高龄时还天天去国家基金委上班,每天去他办公室的人络绎不绝,他总是有求必应。汶川地震前我们应邀去成都飞机公司,参观完后他与柯伟、李殿中和我去与二重谈三峡水轮机生产合作并参观8万吨挤压机生产高温合金涡轮盘,出来后他去主持资深院士会议,我们去机场回沈阳,就在飞机即将起飞时大地震发生了,尽管在同一城市却互相不得而知,我们十分着急,事后问他,他只是感觉摇晃得厉害。

  去年四月,师昌绪先生患肺炎住进北京医院,其间我们去看望他,他总是惦念由他向国家建议的两个专项是否落实。由于材料产业化专项没有达到他原来要产业化的本意,他有时也闷闷不乐,主要是非常担心国家花了那么多钱研发都是只做到一半报奖就了事,他常常为材料生产和机械制造工艺不稳定,一些批量生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感到难过。

  11月10日早上7时7分师先生离我们而去,我们十分悲痛,去北京八宝山向他遗体告别。至今,我还是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经常觉得他还健在。无论如何,金属所还要大发展,全所将更加团结,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以最佳的科技创新发展成绩怀念他。

相关文章

金属所材料在梦天实验舱任务中获应用

10月31日15时37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获悉,该所研究员马宗义团队研制的新型铝基复合材......

金属所申请两项专利,均涉及这项新发明材料

电接触材料是承担电路通断控制、导电以及承载作用的关键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与电器设备的安全稳定。常用电接触材料主要是铜或银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基体负责导电和导热,并起到强硬化作用......

中科院金属所发现二维极限下巨各向异性电阻效应

受晶格对称性的影响,晶体材料中热导率、电导率、介电常数、拉曼张量等基本物理量常常呈现出内禀的各向异性。例如,石墨中ab面内的电导率比面外(c方向)高三个量级,这种面内外的强各向异性在三维块体范德华材料......

金属所应邀撰写关于晶界调控实现材料素化的展望性论文

长期以来,材料尤其是大宗结构材料的性能提升往往依赖于合金化,而合金化使得材料的成本不断攀升,性能提升幅度趋缓,回收利用变得更加困难。伴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各类材料的大量制造和使用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不断加......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

10月30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暨新园区开工仪式在沈阳浑南创新路园区举行。辽宁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树深,辽宁省副省长、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卢柯,沈阳市市长姜有......

中科院金属所所长:凝聚材料人才服务国家经济

“金属所奠基人之一师昌绪先生曾反复强调,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有‘安、专、迷’的精神,对工作要做到‘安心、专注、痴迷’,这也是研究所多年来倡导的精神。”采访中,中科院金属所所长杨锐反复强调这种从事创造性活动......

金属所高性能锂硫电池用多组元复合电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硫作为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比现有商用正极材料的容量高出一个数量级),同时还具有成本低廉、储量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而锂硫电池被认为是电化学储能中最有前景的新一代电池之一。但是锂硫电池在走......

基金委主任杨卫调研中科院金属所

应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杨锐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卫一行于7月25日下午来到金属所进行调研。杨卫考察了钛合金实验室,听取了杨锐关于钛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中应用情况,以及在海洋、......

中科院金属所与空客签署合作协议

近日,空中客车公司与中科院金属所正式签署科研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增材制造用粉/丝精益工艺和镁合金防腐研究方面开展合作。作为空客与中国整体科研合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合作意味着空中客车公司与中国的科研......

师昌绪院士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月27日晚,“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曾在沈阳工作、生活近30年的中科院金属所名誉所长、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当选“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对他的颁奖词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