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09 08:35 原文链接: 极地已非人类最后净土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极地“扎根”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南北极是人类最后的净土。终年白雪覆盖,人迹罕至,理应与各种污染物无缘。但事实并非如此,众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早已在极地“扎根”。

  在日前于拉萨举办的“首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学术研讨会”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表明,以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等为代表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在南北极及珠峰地区均有发现。在大气流动和洋流的影响下,污染全球化让极地地区无法幸免。

  如何固守最后的净土,成为当前科研人员乃至全社会亟待关注的问题。

  净土不净

  对于南北极而言,一般的污染物很难到达。但对于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有机汞这样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而言,极地并非天堑。

  “一般而言,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容易往低温的环境聚集。一旦低温环境发生改变,温度上升,它们就会重新开始迁徙。”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庆华解释说,在极地地区开展相关研究有着先天的优势。

  张庆华等人采集了南极长城站附近海域不同营养级别的海洋生物。结果显示,各种海洋生物体内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且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生物富集和放大规律。

  而中科院生态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傅建捷和同事,通过对2012年9月在北极黄河站附近采集的苔藓、北极草、韧草检测发现,有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成分被检出。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这些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是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产生后,通过大气活动,在季风的作用下逐步传输到极地地区然后聚集的。这一般被称为‘冷凝结效应’。”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江桂斌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此外,洋流活动和鸟类迁移也被认为是导致各种污染物传输到极地地区的因素之一。

  傅建捷向记者介绍说,一般认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到达极地地区后,在土壤、海水、冰层中进行分配进而迁移至其他环境介质中包括生物体内。

  持久污染

  江桂斌说,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有4个特点,第一是很难消除和降解,“依据环境条件,有的数十年都很难消除”;第二是在食物链中呈聚集和放大效应,“比方说在水体中含量很低,但在食物链的高端——鱼或者人体中含量就要高很多”;第三是能长距离传输;第四是这些污染物毒性非常强,容易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或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特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1年通过了《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规定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12类,但后来逐年增加,现在已经有23类了。”江桂斌说,尽管大部分含有机污染物的产品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被禁止,但过去已经造成的污染无法在短时间内根除。

  “从这些年的研究情况来看,极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这一点需要引起警惕。”江桂斌表示。

  张庆华则介绍说,对于在土壤、苔藓和极地生物样品中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科研人员可以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分析,但对于偏远雪地、海域深部中的样品,现在的研究尚没有涉及。

  除污乏术

  在对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方面,目前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好的办法。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明辉课题组曾研发出有效控制垃圾焚烧过程阻滞二恶英产生的方法:在燃烧过程中,加入阻滞剂以有效降低二恶英类的产生。

  不过,该方法并不能适用于其他非焚烧过程。在利用化学和生物方式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方面,目前也没有特别经济有效的进展。

  江桂斌告诉记者,即使确知某些广泛使用的化学品具有潜在危害,但因为找不到替代技术,一些特殊用途的化学品还是不能完全禁止,“比如灭火剂中的含氟表面活性剂,目前很难替代。再比如DDT,毒性很大,但它能治疟疾,挽救人的生命,目前在非洲一些地区也没有被禁用”。

  张庆华则认为,要尽量减少极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聚集,关键还是要减少生产和使用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产品,“要从源头抓起”。

  “当然,这也需要科研人员继续努力,争取研发出有效消除污染物的方法,同时加强有关替代产品和技术的研究。”江桂斌表示,极地的污染、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富集,警示人们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几乎是不可逆转的。人类应该采取行动,尽量减少对生态的侵扰”。

相关文章

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面淘汰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布,我国完成《斯德哥尔摩公约》全面淘汰六溴环十二烷等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履约任务。2001年签署《斯德哥尔摩公约》以来,我国加速淘汰和削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使用......

极地变暖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成因复杂

近年来,不同科研团队对于北极放大效应提出诸多不同观点。例如北极云量和水汽增加导致更多长波辐射反射回海面或冰面;中纬度通过波动和大气环流向北极输送更多热量和水汽;海洋变暖向极地输送更多热量,导致海冰融化......

极地变暖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成因复杂

近年来,不同科研团队对于北极放大效应提出诸多不同观点。例如北极云量和水汽增加导致更多长波辐射反射回海面或冰面;中纬度通过波动和大气环流向北极输送更多热量和水汽;海洋变暖向极地输送更多热量,导致海冰融化......

第十五届POPs论坛圆满闭幕明年相约青海西宁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0年11月11-12日,第十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第十五届POPs论坛)在上海召开。本届POPs论坛以大会报告,26个分会报告,墙报展示,远程连线等形式展......

我国首颗极地遥感小卫星在轨一周年

 9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在京召开“京师一号”(研制代码:BNU-1)小卫星在轨一周年暨极地遥感数据成果发布会,公开发布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以来所获取的部分南北极遥感数据及应用成果。“京师一号”......

研讨POPs研究热点2020相约同舟共济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19年5月18日,第十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进入第二天日程。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清华苏州......

德国极地试种蔬菜获得成功

在德国北极科考营地,研究人员试种西红柿、黄瓜、大头菜等多种蔬菜获得成功。目前营地已收获了183公斤新鲜蔬菜,包括29公斤西红柿、1.6公斤黄瓜。这项试验不仅可以部分解决漫长冬天营地工作人员对新鲜蔬菜的......

关注POPs环境安全与健康,2018POPs论坛落下帷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18年5月18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8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相关链接:履行POPs公约,为POPs减排献言献策POPs论坛2018在成都召开,2018PO......

履行POPs公约,为POPs减排献言献策POPs论坛2018在成都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18年5月17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8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开幕。本届POPs论坛由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

环境中二噁英检测:涉及行业、相关标准和检测能力现状

二噁英是多氯二苯并对二噁英(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这两大类化合物的通称。二噁英结构图PCDDs有75种异构体,PCDFs有135种异构体,共有210种化合物。这些异构体的毒性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