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05 11:36 原文链接: 植生生态所在蛹虫草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1月24日,Genome 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王成树课题组关于蛹虫草基因组的研究成果(Genome sequence of the insect pathogenic fungus Cordyceps militaris, a valu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为深入研究虫草活性成分代谢途径及其有性生殖的分子调控机理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能够感染杀虫的真菌种类达1000多种,主要为子囊菌。以绿僵菌和白僵菌等为代表的昆虫病原真菌已被开发为环境友好的真菌杀虫剂;以冬虫夏草和蛹虫草(又称北虫草、北冬虫夏草)等为代表的昆虫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医药保健功能。进化基因组分析表明,蛹虫草的出现较绿僵菌早约1.3亿年,各自独立进化而具有杀虫特性,但表现出协同进化的特点:与其他真菌相比,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等用于昆虫体壁降解的蛋白质家族表现出明显的扩张现象。基因组分析表明,蛹虫草基因组大约有16%的编码基因参与真菌—昆虫的相互作用,不存在编码对于人类有害的已知真菌毒素。研究首次表明,蛹虫草有性生殖类型为异宗配合,但单交配型菌株能够结实。此外,与其他真菌不同,其子实体发育主要受MAPK信号途径调控,而非MAPK和PKA共同调控。

  这是该课题组继完成绿僵菌比较基因组研究后(PLoS Genetics, 2011),关于昆虫真菌基因组研究的又一成果。该项研究获得了创新2020、上海市科委及973等项目支持。

 

蛹虫草基因组研究工作进展

相关文章

“画蛇添足”并非无迹可寻,远古时期的蛇是有脚的

成语有云:画蛇添足,形容做事多此一举。但蛇真的无脚吗?爬行动物专家认为,蛇的祖先是蜥蜴,在远古时期,蛇是有脚的,只是在演化过程中慢慢失去了。近日,这一说法得到了进一步证实。经过5年的研究,基于大规模多......

祝贺!中国科学家组团攻关,取得重大成果

日前,由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26个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研究,绘制出了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14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自主进行......

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面纱”揭开

谷子即小米,起源于中国,作为粮食作物深受老百姓喜爱。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通过对谷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分析,组装了首个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系统阐明了......

研究人员成功测序蒙特莫朗西酸樱桃基因组

密歇根州的酸樱桃产量在全美名列前茅,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启动了一个项目,旨在确定与酸樱桃树晚开有关的基因,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气候的需要。他们首先将晚开的樱桃树的DNA序列与一个相关物种--桃子的......

一种单细胞藻类细胞中有7个基因组

一种50多年前收集并在实验室中生长的单细胞藻类,原来是一个由曾经独立的生物组成的奇怪的集合体,里面有不少于7个不同的基因组。4月27日,相关成果发表于《当代生物学》。“据我所知,单个细胞中有7个不同的......

解码基因组“暗物质”,拓宽生命认知疆域

人类约有2万个基因,仅占DNA的2%,剩下的98%是什么?这些区域如同基因组中的“暗物质”,有待科学家去发现。非编码RNA(核糖核酸)是基因组“暗物质”中的一类重要分子,最近十几年才被发现。它们不仅在......

世界上最快的生物运动背后的巨大蛋白

科学家们发现了Spirostomum的超快收缩的分子基础,Spirostomum是一种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运动而闻名的毫米级单细胞原生动物属。利用从RNAi获得的高质量基因组,研究人员发现收缩结构,即......

2023年,基因组学革命“狂飙”到了哪一步?

2023年4月25日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科学家的这一发现,将生物学研究带入分子时代。携带着生命遗传信息的DNA,以如是美妙的姿态,于纳米级的空间内,传递着生物世界变化万端、生......

“千人藏族基因组”重新评估藏人高原适应性特征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宿兵团队与西藏大学、西藏阜康医院等单位研究团队合作,利用大规模WGS(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了首个藏族人群基因组参考面板(1000Tibetan-GenomePanel,1......

自然:二倍体蚕豆基因组解开全球蛋白质作物的变异之谜

丹麦奥胡斯大学StigUggerhøjAndersen等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表明,巨大的二倍体蚕豆基因组解开全球蛋白质作物的变异之谜。2023年3月8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研究人员介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