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18 00:00 原文链接: 武汉大学、加州大学《Cell》细胞转分化新突破

  来自武汉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在新研究中证实:抑制普通成纤维细胞的单个蛋白,即足以直接将细胞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这些研究结果有可能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如亨廷顿氏病、帕金森氏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开发新疗法产生深远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

  诱导多能干细胞成为几乎所有细胞类型,是大量不同的治疗尝试及努力中极重要的一步。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新研究将焦点放在了一种称作PTB的蛋白令人惊讶和独特的作用上。长久以来人们都知道作为一种RNA结合蛋白,PTB在选择性RNA剪接中起重要作用。在新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体外实验发现,这一蛋白在与某一microRNA有关的反馈回路中发挥了特别的调控作用。

  microRNA是一类调控人类高达60%的基因表达的小分子。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大约有800种miRNAs,并在不同程度上确定了它们的特征。其中有一种名为miR-124的miRNA,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特异地调控了PTB的水平。

  研究人员发现当不同细胞类型中的PTB耗尽时,它们会变成神经元样细胞或甚至是功能性神经元,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效应。他们确定,PTB蛋白在一个复杂的回路中发挥了功能。这一复杂回路也与一组称作REST的转录因子有关,众所周知REST可以沉默非神经元细胞中的神经元基因表达。

  课题领头人、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和分子医学教授傅向东(Xiang-Dong Fu)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是哪些神经元信号或其他信号开启了这一回路,原理上它可以发生在这一环路的任何一点。然而,在细胞中人为操纵PTB的水平,诱导细胞变成神经元,为科学家们寻找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提供了诱人的可能性。

  据估计,每4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将会患上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或是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症或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傅向东说:“所有这些疾病目前都无法治愈。现有的治疗只是侧重试图保护神经元或是减慢退化速度。人们一直在致力实现用胚胎干细胞替代损失神经元,但当前仍存在许多的挑战,包括如外源DNA的使用等问题,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且效率低下。”

  傅向东解释说,REST表达于除神经元之外的所有细胞中。PTB自身是miR-124的靶标,但同时也是这一microRNA攻击包括REST在内的其他细胞靶标的一个阻断物(break)。

  在非神经细胞中,REST抑制miR-124,PTB驱动这一负反馈环。但在神经元诱导过程中,miR-124获得诱导,PTB减少;没有PTB作为阻断,REST会被分解;没有REST,会导致生成额外的miR-124。这一回路因此变成了一个正前馈(positive feed forward),可将非神经细胞转变成神经元。

  “如果我们知道如何操纵PTB,其似乎是一种主要调控因子,我们或许最终能够避免一些问题,利用患者退化神经元附近的细胞来生成新神经元,”傅向东说。

相关文章

更好模拟和理解人脑,薄如原子的人工神经元面世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IBM欧洲研究所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宣布了一项重要成就:他们通过堆叠二维(2D)材料,开发出一种厚度仅几个原子大小的人工神经元,其能够处理光和电信号进行计算,有望用于下一......

华南植物园获批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5月6日,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中科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对该园申报的《中科院科学家精神基地申报方案》进行了审核,认为该基地基本符合建设条件,批复同意基地挂牌“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

缺乏神经元“修剪”可能会导致脑疾病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贾天野领导的一项最大规模的青少年脑部扫描研究发现,许多完全不同的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可能都有相同的潜在原因——大脑神经连接“修剪”的延......

科学家揭开元古宙地层“珍珠项链”存在之谜

神秘的霍氏串珠(Horodyskia)是发现于元古宙地层中的形态类似一串珍珠项链的宏体化石,其生物成因和系统发育位置一直是学界之谜。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

Aβ寡聚体与神经元作用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与重庆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在Aβ42寡聚体与神经元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Aβ42寡聚体可以引起神经元的功能缺失,从力学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其作用机......

刘明院士团队:自旋神经形态器件研究新进展

生物启发脉冲神经网络架构有望通过模拟人脑的高算力、高并行度、低功耗等特性,解决冯·诺依曼架构存储墙和能效瓶颈等问题。然而,面向构建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形态硬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传统CMOS的神经......

科学家+工程师,科研成果如何有效转化?

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的具体路径之一,也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手段。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

科学家研发出可穿戴人工喉还原准确率超90%

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贴在颈部靠近喉咙处,就能帮助发音障碍者获得新“声”。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及合作团队在智能语音交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发的可穿戴人工喉可以感知喉部发声相关信号,......

科学家合作取得光合领域里程碑研究成果

藻胆体(phycobilisome,PBS)是蓝藻和红藻主要的捕光天线,位于类囊体膜基质侧,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捕光蛋白复合物。PBS通过内部色素团(bilins)将捕获的光能以极高的效率传递至光系统II......

分析科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章竹君逝世

据陕西师范大学官网消息,著名分析科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奖”获得者章竹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9日20时30分在西安与世长辞,享年86岁。章竹君先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