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2-18 13:52 原文链接: 武汉大学Nature子刊发表心脏病研究新成果

  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证实,抗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可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信号来阻止病理性心脏肥大,从而为这一疾病指出了一个新的潜在治疗靶点。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2月14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红良(Hongliang Li)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在心脏疾病包括心肌肥厚、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衰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心力衰竭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心脏肥大是心力衰竭形成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导致心脏肥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瓣膜性心脏病和内分泌紊乱等。尽管科学家们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对于从适应性肥大发展至心力衰竭这一过程的控制机制仍知之甚少。

  心脏肥大是由涉及MAPK、PI3K/Akt、PKC、NFκB、CREB和NFAT信号通路的复杂信号级联反应所引起。多个信号级联反应汇聚于某些转录因子,激活细胞核内的一些胎儿心脏基因程序,最终导致了病理性心脏肥大。因此,一些选择性影响特异性转录因子的分子有可能是治疗心脏肥大极好的靶标。

  IRF8是干扰素调控转录因子(IRF)家族中的成员,目前已知其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来影响先天免疫反应。此外,IFR8还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参与了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实体瘤。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肿瘤抑制因子在负向调控心脏肥大中起作用,因此IFR8也有可能与心脏肥大有关。但目前还没有人针对IRF8在心脏肥大中的作用及特征开展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肥厚型/扩张型心脏病心脏和小鼠肥大心脏中IRF8水平下降。心脏中特异性过表达IRF8的小鼠能够抵抗主动脉缩窄(aortic banding,AB)诱导的心脏肥大,而全身或心肌细胞中特异性缺失IRF8的小鼠则会在超负荷压力诱导下病情加剧。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IRF8通过与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和活化T 细胞核因子1(NFATc1)直接相互作用阻止了NFATc1易位,由此抑制了肥大反应。抑制NFATc1可改善主动脉缩窄后IRF8−/−小鼠的心脏异常状况。与之相反,组成性激活NFATc1则可破坏IRF8过表达小鼠体内IRF8对心脏肥大的保护效应。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IRF8主要是通过与NFATc1互作来发挥功能,IRF8是病理性心脏肥大的一个有潜力的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泡利阻塞使未来“隐形”技术不再缥缈

几十年前,科学家预言存在一种奇异的量子效应——泡利阻塞,即如果一团气体变得足够冷且足够致密,它就能隐形。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利用激光挤压并冷却锂气体等,使其密度和温度变化到足......

小分子荧光抑制剂实现酶高分辨成像的新方法

大连化物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1101组)韩克利研究员团队基于氨基甲酸酯母核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设计并发展了小分子抑制剂型荧光探针(SMI-probe),在重要的药物代谢酶羧酸酯酶(Carbo......

全新IgM抗体疗法强效抑制大量变种新冠病毒!

今日,《自然》杂志加速发表一篇重要论文——由多名华人科学家主导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IgM抗体疗法,比传统IgG抗体疗法的中和效力高出240倍!对于在世界各地出现的多种变种新冠病毒,它也能带来强效......

陈焕春院士:又发现5种药物能抑制新冠病毒

2月9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有关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表示,目前初步筛选出3种潜在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近期又发现5种药物......

中科院传出:3种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有较好抑制作用!

1月28日,一系列好消息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传出:该所刚研制出了用于研究的抗体检测试纸;同时,该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较好抑......

新型计算架构能有效解决量子错误消除问题

集成上百物理量子比特的中规模量子制备研发是当今量子科学的热点之一。但这些制备会缺少用于计算量子容错的资源。因此,研究量子计算优势面临着在没有完整逻辑编码的情况下,最小化制备和控制缺陷的主要挑战。近日,......

科学家们首次揭示钙稳态调节因子的近原子级结构

了解大脑如何处理甜,苦和鲜味,可能有一天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出更有效的药物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VanAndel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首次揭示了钙稳态调节因子(calciumhomeostasismodula......

有救了!抑制结直肠肿瘤细胞的新机制来了

近日,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科研人员在NatureCell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AMYC-GCN2-eIF2αnegativefeedbacklooplimitsproteinsynthesisto......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与增效剂结合的分子机制

囊性纤维化是由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突变引起的致命疾病。在过去的八十年中,医学进步改善了囊性纤维化的治疗。患者的平均生存年龄从20世纪30年代的早期婴儿期延长至目前的47岁左右。大多数......

肠道微生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黑色素瘤发展

近日,《Nature》杂志再次将肠道微生物推上热点。坐实人体肠道共生微生物对癌症免疫治疗的重大影响,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双剑合璧为肿瘤免疫治疗谱写了新蓝图。由桑福德·伯纳姆·普雷比斯医院的研究人员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