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17 10:44 原文链接: 武汉物数所举办“王天眷讲坛”第二讲

  10月13日,孙昌璞院士作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王天眷讲坛”第二讲的特邀嘉宾,在频标楼一楼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多世界的微正则量子态与黑洞信息”的精彩报告。叶朝辉院士、詹明生书记、柳晓军副所长等1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孙昌璞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他主要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及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研究,其中q-变形玻色子的工作是该领域国际上三个开创性工作之一,获美国ISI“经典引文奖”。他建立了量子测量和量子耗散的因子化模型,预言的量子临界系统动力学不稳定性被多个国家的实验所检验和证实。

  会上,孙昌璞用幽默风趣的言语、生动形象的比喻系统评述了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以及多世界诠释的优缺点,对大家较为陌生的多世界诠释的历史、发展及应用做了详尽的讲解;他重点分析了广为接受的哥本哈根诠释中无法解释的波包塌缩以及量子测量等一些基本问题,从这些问题出发深刻阐述了多世界诠释,证明多世界诠释及其现代发展可以自然地推导出量子力学的一些公设、彻底排除哥本哈根诠释中波包塌缩假设的逻辑不自洽和物理上的反直觉;最后孙昌璞简要介绍了多世界诠释在量子信息及黑洞信息理论中的应用。

  孙昌璞的精彩报告让大家听得意犹未尽,报告后在座师生和孙昌璞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詹明生向孙昌璞院士颁发了“王天眷讲坛讲席教授”的聘书和铭牌。

相关文章

将北京量子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人才高地

2月25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北京市副市长、量子院理事长靳伟在会上强调,量子院要按照理事会批准的工作计划安排,进一步聚焦国际一流,瞄准方向,要抢抓海外......

研究发现化学反应中自旋轨道分波的量子干涉现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兴安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孙志刚研究员和杨学明院士课题组合作,发现了基元化学反应中自旋轨道分波的量子干涉现象,揭示了电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对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比超级计算机快百万亿倍仅是量子计算的第一步

一台3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一台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的经典计算机水平相当。据科学家估计,一台50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在处理一些特定问题时,计算速度将超越现有最强的超级计算机。量子科技系列报道......

11公里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首次实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南京邮电大学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质的超纠缠源,首次实现11公里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纯化效率比此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6000多倍。该成果......

突破“量子霸权”!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根......

我国学者提出磁性外尔半金属中“自旋轨道极化子”概念

磁性量子材料的缺陷工程及其局域量子态自旋的调控,有望用于构筑未来实用化的自旋量子器件,是目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基于过渡金属的笼目晶格(kagomelattice)化合物成为揭示和探......

量子是什么?从微观世界规律到人类新物理革命

  19世纪末,欧洲一些学者认为从牛顿力学到热力学、电磁理论,人类的“物理学大厦”已全部建成,再没有多少可研究的了。但是,在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为......

郭光灿院士团队实现相距一公里的高维量子纠缠分发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实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暨南大学教授李朝晖、中山大学教授余思远等合作,首次实现公里级三维轨道角动量的量子纠缠分发。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光学》。量......

新型计算架构能有效解决量子错误消除问题

集成上百物理量子比特的中规模量子制备研发是当今量子科学的热点之一。但这些制备会缺少用于计算量子容错的资源。因此,研究量子计算优势面临着在没有完整逻辑编码的情况下,最小化制备和控制缺陷的主要挑战。近日,......

研究证明硅量子比特可以在相对较远距离间进行通信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在开发硅基量子计算机硬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他们成功地在相距4毫米的两个硅自旋量子比特间实现了信息交换,证明硅量子比特可以在相对较远距离间进行通信。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5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