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3-08 11:05 原文链接: 武汉物数所在甲烷催化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邓风研究组,日前在甲烷和一氧化碳催化转化制乙酸的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在线发表。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作为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的化工原料,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甲烷是最稳定的天然有机小分子,一直以来,其活化与转化是催化化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最大困难来自于缺乏使之高效活化转化的催化剂和不甚明确的催化反应机理。

  邓风研究员领导的多相催化磁共振研究组长期致力于固体NMR方法的发展,以及环境友好固体催化剂结构和反应性能的研究。针对甲烷C−H键活化的特点,该研究组的徐君副研究员、王秀梅博士生等人制备了一种具有酸性和氧化还原性的双功能Zn改性沸石分子筛催化剂(ZnZSM-5),并利用该催化剂在523K下实现了甲烷与一氧化碳羰基化合成乙酸的温和转化。

  原位13C固体NMR跟踪反应过程表明,甲烷和一氧化碳经由反应中间体(ZnCH3和ZnOCH3)控制的两条途径生成乙酸。通过调节反应体系的氧化还原气氛可以控制反应中间体的生成,进而达到调控反应通道的目的。

  该研究结果有望为甲烷及其它低碳烷烃的活化与选择性转化提供新的途径。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重点支持。

  论文链接

  

  Zn改性沸石分子筛上甲烷羰基化制乙酸的反应机理

相关文章

氧化物催化剂与氧化物载体间存在界面限域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傅强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并且驱动In2O3颗粒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

清华团队在一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界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陆奇副教授团队合作在一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界面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结合电化学活性测试与原位光谱技术,团队首次揭示了电化学界面双电层结构对一氧化碳吸附及电催化还原速率的显......

新方法可直接测量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茂、刘中民院士团队在催化剂颗粒温度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出单个工业分子筛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三维时空分辨测量方法,揭示了强放热的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催化......

高达5500小时!厦大团队创制超高稳定性催化剂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野、傅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等,创制出高达5500小时以上寿命的超高稳定性In/Rh@S-1催化剂,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我国科研团队创新催化剂合成方法,实现高效制甲醇

记者2月24日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采用光诱导—邻近沉积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双原子位点的距离,产生优异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二氧化碳加氢近100%选择性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

河南加强一氧化碳中毒医疗应急救援

日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做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医疗应急救援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该省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做好医疗应急救援相关工作,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强化应急响应机制,将具备......

哈工大科研团队提出界面电子耦合机制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王振波教授团队在双功能氧电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设计钴-氮-铬跨界面电子桥打破制约活性-稳定性转换以实现超稳定的双功能氧电催化剂》为题发表在《德国应......

新型催化剂实现高效全分解水制氢

高效全分解水制氢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在宽光谱捕光催化剂全分解水制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可显著促进Ir/BiVO4......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丙烷脱氢双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研究员王晓东、研究员林坚团队与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其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化剂表现出优于单原子催化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