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20 16:56 原文链接: 浙江大学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每年,在亚洲水稻都面对着来自一种芝麻籽大小的昆虫——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的巨大威胁。现在由浙江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揭示出了,使得一些飞虱发育为短翅型,而另一些飞虱发育为长翅型的原因——这是决定它们入侵新水稻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发表在3月18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浙江大学的张传溪(Chuan-Xi Zhang)教授和徐海君(Hai-Jun Xu)副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

  寄住在水稻的茎秆中,飞虱利用它们的刺吸式口器来吸取汁液。最终水稻会变黄干枯,这种情况被称作为“虱烧”(Hopper burn)。每年,稻飞虱的爆发摧毁了数十万亩的水稻,水稻是全球近一半人口作为主食的作物。

  这些昆虫的一种发育策略让它们成为了特别有效的害虫。当稻田条件好时,幼飞虱会发育为翅膀短粗的成虫。短翅成虫不能飞,但它们是多产的繁殖者。一只短翅雌飞虱在她的一生中可以产下700多个卵。

  论文的共同作者、杜克大学生物学家Fred Nijhout说:“短翅飞虱有着肥大的腹部。它们基本上待在原地不动,专职繁殖。”

  但在秋天随着白天变短,气温开始下降——这些征兆表明它们正在大快朵颐的水稻将很快消失——会有更多的飞虱若虫发育为具有长翅膀的、苗条的成虫。长翅飞虱产卵减少,但它们能够飞行,并最终飞离入侵新的稻田。

  然而直到现在,科学家仍不清楚白日变短及气温下降是如何触发飞虱从短翅转变为长翅的,或有哪些激素参与其中。为了阐明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叫做RNA干扰(RNAi)的技术来沉默编码两种不同胰岛素受体的基因,并检测了对于动物翅膀的影响。

  Nijhout说:“过去人们认为所有的昆虫都只有一个胰岛素受体基因。我们发现褐飞虱有两个。”

  当研究人员沉默第一个胰岛素受体时,会出现短翅成虫。沉默第二个受体则会生成长翅成虫。进一步的研究揭示,长翅是默认设计。但当飞虱响应气温或日长变化分泌一种特殊的胰岛素时,在发育翅膀中第二种胰岛素受体会失活第一种受体,导致生成短翅成虫。

  “第二种胰岛素受体通过干扰第一个受体,由此关闭信号来发挥作用,”Nijhout说。

  现在说这些研究发现是否有可能促成一些技术应对飞虱种群,使得它们无法入侵新稻田还为时过早。但研究人员已经在其他的飞虱物种中发现了相似的机制,并正试图弄清楚胰岛素在具有会飞和不会飞两种形式的其他害虫,如蚜虫中是否发挥了相似的作用。

相关文章

遗传发育所鉴定出小麦穗发育的转录调控因子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产量主要由亩穗数、千粒重和穗粒数决定。穗型结构影响小麦的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是育种改良地重要的选择性状。挖掘小麦穗发育重要调控因子与解析分子调控机制,对小麦穗型的分子......

新型口服胰岛素可放入巧克力食用

挪威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口服胰岛素,其可通过服用胶囊来摄入,甚至可放在巧克力中供人食用。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口服胰岛素将于2025年开展人体试验最新研究负责人之一......

JPM2024|雅培和Tandem合作,助力混合闭环糖尿病管理系统

2024年1月8日-11日,第42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峰会(J.P.MorganHealthcareConference,下称JPM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作为业内规模最大、信息最丰富的医疗健康投资研讨......

美敦力泌力美公司对混合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主动召回

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报告,由于美国市场销售的序列号为NG3105252H和NG3401062H的两台胰岛素泵,患者无法将泵数据上传到CareLink软件的原因。生产商美敦力泌力美公司Medtro......

水生所在鱼类诱导型原始生殖细胞理论和技术方面获进展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l,PGC)是精子和卵子在胚胎期的祖先细胞(progenitorcell),是遗传物质代际传递的细胞载体。因此,PGC是开展基因编辑和转基因等遗传操作的......

焦建伟研究组及合作团队解析人脑发育时空图谱及规律

作为人类最复杂的器官,脑在解剖学上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端脑(主要由新皮层(Cor)构成),间脑(Dien),中脑(Mid)以及小脑(Cere)等。这些不同脑区具有特殊的输入输出连接,发挥各种重要的......

长效胰岛素实现血糖智能控制

注射胰岛素已经成为数以亿计的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这除了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负担,还有一旦胰岛素用量过多,便可能导致低血糖,给患者带来的安全风险。打入皮下的长效智能胰岛素制剂可......

解密胰岛素:揭示真相,避免防治误区

明明自己每天都在打胰岛素,为什么血糖还这么高呢?70岁的王大爷,患2型糖尿病已有10余年,院外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近日因急性脑梗住院治疗,入院查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2.7%,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研究揭示细胞自噬调控水稻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谢庆军团队研究揭示了细胞自噬通过降解THOUSAND-GRAINWEIGHT6(TGW6)蛋白调节水稻籽粒发育的分子机理,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改良提供了新见解。相关成果在......

月经周期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自然-代谢》9月21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大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受到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调控。研究结果来自对11名女性开展的随机临床试验。此前研究显示,大脑对胰岛素很敏感,而且胰岛素会影响脑内的特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