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9 14:59 原文链接: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杂合体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翔课题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路璐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上,发表了题为Solar-driven waste-to-chemical conversion by wastewater-derived semiconductor biohybrids的研究成果。不同于石油基和糖基生物发酵的化学品生产路线,该工作利用实际工业废水规模化合成半导体材料-细菌杂合体,实现了光能驱动污染物到化学品的高值转化,创建了一条污染物基光驱生物制造路线,为化学品的可持续生产提供重要的新方向。

  化工制造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并持续释放CO2,环境不友好且不可持续;生物制造为化学品合成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路线,传统糖基生物发酵生成还原力(NADH等)的过程会同时释放CO2,降低化学产品的碳转化率;光能是充足的清洁能源,半导体材料-生物杂合体是将高效吸收光能的半导体与细胞工厂结合,可以直接利用光能为细胞工厂提供还原力,因此光驱动杂合体生产化学品具有更高的理论碳转化率,在绿色生物制造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和较大潜力,但目前缺乏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的方法规模化合成杂合体。

  本项目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微生物细胞工厂,以废水中的金属离子、硫酸盐和有机物污染物作为原料,通过生物法实现半导体材料-生物杂合体规模化生产,并在原位利用光能驱动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化学品,降低化学品生产成本和CO2排放,实现污染物高效资源化利用。本成果的应用,为废水处理提供了新途径,并揭示了其在清洁能源生产和可持续制造中的应用潜力。

  近年来,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微生物细胞工厂,可直接利用废弃塑料、餐厨垃圾和工业废气(如CO2)等作为原料,展示出绿色可持续生产化学品的潜力。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团队和哈工大(深圳)环境科学与工程团队调研发现:金属离子、硫酸盐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在废水中普遍存在且含量丰富,可直接或间接为半导体材料-细菌杂合体生产提供原料,降低规模化生产杂合体的成本;该杂合体在废水中能够直接利用光能驱动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化学品,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

  然而,废水中的污染物组成成分复杂且多数具有生物毒性,有机物种类繁多,通常含有较高的盐浓度,因而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实现污染物资源化利用颇具挑战。该研究选择了海洋微生物——需钠弧菌。需钠弧菌对有毒环境耐受性强,高盐生长,能使用超过200多种的有机物,包括糖、醇、氨基酸、有机酸等作为营养物质。需钠弧菌是目前生长最快的工业微生物,遗传操作工具成熟,但其生长速率比大肠杆菌快一倍,具有更高的底物利用速率,且含有类似电活性微生物的膜电子传递通道,利于半导体材料光生电子进入细胞。因此,需钠弧菌是利用废水生产杂合体的理想底盘细胞。

  针对杂合体绿色生物制造所需的余属离子、疏酸盐和有机物等原料,该团队设计并改造了需钠孤菌,并将该工程菌与污染物相结合,生产出硫化福-细菌的杂合体。该杂合体具有良好的光电转化效率,可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能。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多种不同金属离子,构建硫化铅-细菌杂合体、硫化汞-细菌杂合体,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杂合体可以直接利用光能驱动微生物胞内还原力高效再生。与非杂合体(单纯微生物体系)相比,合成化学品的产量和碳转化率更高。该团队在杂合体中构建BDO合成途径,并检测其合成效率。结果显示:光照条件下杂合体系合成BDO产量高于非杂合体,其产量提高2倍、碳转化率提高26%,且杂合体的优势完全依赖光能。该研究证实了利用废水生产的杂合体,可以直接利用光能驱动化学品的高效合成。该工作进一步解析了杂合体利用光能驱动化学品高效合成的机制;通过胞内代谢物定量分析发现了杂合体在光照条件与黑暗条件相比,微生物胞内的NADH浓度更高。上述研究表明,在杂合体中,半导体材料通过吸收光能产生的电子,促进NAD+还原生成NADH,为BDO的生物合成途径提供充足能量,并减少通过糖氧化过程提供能量,最终提高BDO的产量和碳转化率。

  该团队以实际工业废水为原料,在5-L光反应器中利用工程菌实现协同利用多种污染物合成杂合体。该杂合体在废水中原位利用光能,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BDO,产量可达13 g/L,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杂合体合成和原位利用光能生产化学品体系具有放大生产的潜力。生命周期分析(LCA)以及与传统的石油基和糖基生物发酵化学品对比显示,本项目建立的污染物基杂合体光驱生物制造路线,温室气体排放和产物生产成本更低,利用光能实现污染物高效资源化利用。

  该工作开发了低成本、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光能驱动化学品合成方法,实现了协同利用多种废水污染物可持续生产半导体材料-生物杂合体系并原位应用于光能驱动化学品合成,证实了该体系具有规模化放大生产的潜力,为实现清洁生产、降低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推动循环经济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未来,科学家将进一步探索这一技术在大规模生物制造中的应用。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和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等的支持。

相关文章

浙江发布首个生态环境地方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文件明确六十六项制修订清单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近日举行。发布会上,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出台了《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

Nature发文土壤修复新工艺,XRF分析证明无损土壤品质

现有土壤修复处理时间长,污染物多样化,处理技术缺乏通用性。因此,来自休斯顿莱斯大学的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种可快速修复土壤中多种污染物的高温电热工艺。通过脉冲直流电输入,使污染土壤在几秒钟内升至1000到3......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杂合体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翔课题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路璐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Sustainability)上,发表了题为Solar-......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杂合体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翔课题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路璐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Sustainability)上,发表了题为Solar-......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杂合体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翔课题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路璐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Sustainability)上,发表了题为Solar-......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杂合体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翔课题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路璐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Sustainability)上,发表了题为Solar-......

微塑料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度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土壤作为陆地环境的基础,并与其他生态系统广泛联通。土壤作为污染物的“源”和“汇”而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微塑料和重金属通过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环节进入土壤,其复合污......

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现如今,人们对饮水水质安全越来越关心,而饮用水水质受到原水水质、处理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随着工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饮水安全,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对水质进行检测。......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审议通过

7月10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生态状况变化(2015—2020年)调查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调查评估报告》)、《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以下简......

青岛能源所实现反式乌头酸高效绿色生物制造

反式乌头酸是(trans-aconiticacid)具有三个羧基和一个不饱和双键的C6小分子有机酸,在农业线虫病害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颇具应用前景。反式乌头酸传统上主要是通过从甘蔗制糖过程中少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