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29 10:57 原文链接: 清华大学生物系举行复系40周年纪念大会

4月26日,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40周年纪念大会在该校举行。

在历史上,清华大学生物系成立于1926年,由植物学家钱崇澍任首任系主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期间,清华大学生物系并入其他院校,此后的32年,生命科学在清华园长期处于空白状态。

1984年,清华大学决定恢复并重建生物系,同年9月,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任第一任系主任。2009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式成立,同时撤消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建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任生命学院首任院长。

在纪念大会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表示,在一批批满怀科技报国激情和开荒拓土决心的清华人呕心沥血、接续奋斗下,清华生命科学从一株幼苗不断成长,已开出了绚烂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他希望生命学院保持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自强奋进的姿态书写清华生命学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时松海回顾了生物系(生命学院)40年来秉持“敢为人先、求实创新”的精神,依托清华大学的办学优势,主动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并表示学院将继续本着“保持优势、重点突破、学科协同、整体跨越”的原则,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力争取得更多有重大突破的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建设国际一流的人才培养高地和合作交流中心,引领全球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大会特设“致敬前辈”环节,邱勇、顾秉林和嘉宾们一同为早期参与复系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退休教师颁发勋章,校友代表和学生代表为他们献上鲜花。

会上,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文化生态建设委员会宣布成立,将以创新文化为核心理念,努力营造聚焦原创、乐于分享、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相关文章

邱勇:人夺天工智赋新能努力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夺天工智赋新能努力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春和景明,辉光日新。在这个美好的、充满无限希望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今天,我们......

清华大学生物系举行复系40周年纪念大会

4月26日,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40周年纪念大会在该校举行。在历史上,清华大学生物系成立于1926年,由植物学家钱崇澍任首任系主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期间,清华大学生物系并入其他院校,此后的32......

院士任院长!顶尖高校,成立新学院

4月27日,在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架构”和“人工智能+X”两个重点方向,以高定位和新机制建设中国自主的“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

清华生物系复系40周年:九成本科毕业生深造

4月26,澎湃新闻从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40周年纪念大会上了解到,40年来,清华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和生命学院共培养了3743名本科生,847名硕士生,1887名博士生,共计6477人。目前,清华生命学院共......

清华大学提出冷冻电镜粒子筛选新算法获得国际认可

为进一步提高冷冻电镜分辨率和效率,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的一款新算法CryoSieve,受到了国际冷冻电镜研发领域的高度关注。4月24日,由哈佛大学医学院管理,为全球结构生物学提供计算支持的SBGrid......

活体介观显微成像主题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4月19日,由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主办的“新质生产力推动颠覆性研究——活体介观显微成像”主题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重点围绕神经科学、免疫学、肿瘤科学等基础学科的活体需求与介观显微成像技术的研......

清华交叉团队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光芯片“太极”

日前,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方璐课题组、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课题组摒弃传统电子深度计算范式,首创出分布式广度智能光计算架构,并研制出全球首款大规模干涉衍射异构集成芯片太极(Taichi),实现了160......

第十三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在北京举办

4月6日,第十三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神经调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多家医院及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回顾了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

一门基础课十年求解:学生为何还要来教室上课

过去十几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于歆杰一直想找到一条加强课上师生互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的途径。现在,从表面上看,他教授的“电路原理”课与一般课堂并无两样——一位老师、一份PPT、满教......

清华几千门课,这门基础课凭啥“出圈”

过去十几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于歆杰一直想找到一条加强课上师生互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的途径。现在,从表面上看,他教授的“电路原理”课与一般课堂并无两样——一位老师、一份PPT、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