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9-27 00:00 原文链接: 潘学文博士Nature解析DNA修复

  生物通报道: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了一种核小体重构因子:Fun30在DNA双链端粒末端切除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进一步解析DNA双链断裂修复过程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是华裔科学家潘学文博士(Xuewen Pan,生物通音译),其早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获得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博士学位,之后赴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任贝勒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人类遗传学系的副教授。

  DNA作为细胞生命活动最重要的遗传物质,保持其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细胞的存活和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包括电离辐射、化疗药物及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多种外源和内源性因素都能引起不同形式的DNA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SBs)是一种最严重的DNA损伤形式。DNA双链断裂可以导致突变、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细胞死亡,因此DNA双链断裂的修复对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细胞的存活至关重要。

  机体在修复双链断裂过程中,会通过5’核酸酶切除,形成3"单链DNA底物,然后结合上同源重组和DNA损伤检验点蛋白,之前的体内体外实验发现了细胞的两种切除途径,其中一条依赖于Exo1核酸外切酶,另外一条则主要通过Sgs1解旋酶,以及Dna2核酸酶,但是关于染色体中如何进行切除,组蛋白和组蛋白结合蛋白对切除酶的阻隔在哪里,科学家们还并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酵母核小体重构酶Fun30的关键作用――促进DSB,进行切除。Fun30是一种主要的核小体重构因子,能促进Exotic1和Sgs1两条途径中的DSB切除。

  其中RSC和INO80染色质重构复合物和Fun30在切除DSB末端相邻位置功能上有重叠,而切除也需要ATP酶和Fun30的解旋酶结构域,而这也正是核小体重构需要的。并且Fun30在切除的时候会聚集在DNA断裂处,沿着DSB分布。

  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在缺乏组蛋白结合Rad9检测点接头蛋白,组蛋白H3 K79甲基化,或者γ-H2A的时候,Fun30对于切除却不是那么重要的,这些数据表明,Fun30有助于克服RAD9对DNA切除的抑制作用。

  同期Nature杂志还公布了相关的另外一篇文章:The yeast Fun30 and human SMARCAD1 chromatin remodellers promote DNA end resection,提及Fun30和SMRCAD1这两种因子在这一过程中的其它作用,可以结合起来解读。

  名词解释:

  染色质重构(chromatin remodelling)是指在能量驱动下核小体的置换或重新排列,由于这一研究与转录调控、DNA甲基化、DNA重组、细胞周期、DNA的复制和修复的异常相关,而这些异常可以引起生长发育畸形,智力发育迟缓,甚至导致癌症,因此染色体重塑研究倍受关注。

  潘学文博士其它研究:

  潘学文博士研究组曾在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确定了在单细胞酵母中确定出了一个掌控DNA完整性的网络。

  他们利用一种整体性的SFL(synthetic fitness or lethality defect)相互作用遗传分析方法获得了这一发现。 在这个新确定的网络中,研究人员在整体SFL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了16种功能模块或称微途径(minipathway)。他们确定出,与DNA复制、DNA复制检测点(DRC)和氧化压力反应有关的模块或基因是抵抗致死性自发DNA损伤、有效修复DNA损伤的主要保卫者。

  此外,研究人员还确定出了这种整个基因组范围的基因相互作用网络的新成分――DIA2、NPT1、HST3、HST4和CSM1模块。这些成分可能有助于有丝分裂期间DNA复制和基因组稳定性。该研究还揭示出研究较多的基因(CTP18模块)在DRC信号途径中的新功能。这个网络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发现酵母和其他生物通体中掌控DNA完整性机制的更详细的特征

相关文章

揭秘基因组“暗物质”

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机制”在人类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不参与编码蛋白质,占全部RNA的98%,如同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是生命活动调控的......

构建水稻基因组倒位变异图谱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水稻群体水平倒位变异图谱,并挖掘获得了新的水稻耐热优异等位基因,该研究对水稻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

基因组精确注释新方法:增强子鉴定新技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研发出增强子鉴定新技术。该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平均分辨率提高了约10倍,为基因组的精确注释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核酸研究》(......

迈向CRISPR2.0,下一代基因编辑技术方兴未艾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本月稍早时间宣布,批准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镰状细胞贫血病患者。这是FDA批准的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而11......

瑞孚迪:改变千万新生命——全基因组测序在新生儿筛查中的应用

导读:这项技术可以及早发现那些可能对患儿生命产生重大影响的罕见疾病。     瑞孚迪的这项首创研究证明了全基因组测序在对看似健康的新生儿的筛查中存在重......

科学家解析百余“神奇蘑菇”基因组以培育新品种

科学家收集了几十种“神奇蘑菇”的基因组数据,以了解驯化和培养是如何改变它们的,从而培育新品种蘑菇。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裸盖菇的商业品种缺乏遗传多样性,因为它们被驯化为人类使用。而澳大利亚......

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取得阶段性进展

原生生物(Protist)是一大类单细胞真核生物的集合,包括单细胞真核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组成了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具有高度多样性,广泛分布于各类水环境中,在生态平衡、物质和能量循环、环境健康、动植物疾......

单细胞纳米药物及亚细胞结构无标记原位同步辐射成像技术获重要突破

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团队在《自然-实验手册》(NatureProtocols)上,发表了题为Insitulabel-freeX-rayimagingforvisualizin......

俄罗斯科学家参与创建基因组数据统一平台

来自俄罗斯、美国、土耳其和欧洲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Shambhala平台,可将大量基因活性水平的大数据结合起来。该数据库的创建将使科学家能够将不同实验中兼容性较差的数据结合起来。此项成果发表于《分子生物......

西湖大学启动创建医学院著名免疫学家董晨担任首任院长

近日,西湖大学董事会研究决定设立医学院,经校长施一公提名,医学院首任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免疫学家董晨教授担任。2018年2月14日,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秉承“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