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潘学文博士Nature解析DNA修复

生物通报道: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了一种核小体重构因子:Fun30在DNA双链端粒末端切除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进一步解析DNA双链断裂修复过程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是华裔科学家潘学文博士(Xuewen Pan,生物通音译),其早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获得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博士学位,之后赴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任贝勒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人类遗传学系的副教授。 DNA作为细胞生命活动最重要的遗传物质,保持其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细胞的存活和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包括电离辐射、化疗药物及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多种外源和内源性因素都能引起不同形式的DNA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SBs)是一种最严重的DNA损伤形式。DNA双链断裂可以导致突变、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细胞死亡,因此DNA双链断裂的修复对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阅读全文

蛋白质组最新研究进展

  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最先由Marc Wilkins提出,指由一个基因组,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蛋白质组的概念与基因组的概念有许多差别,它随着组织、甚至环境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在转录时,一个基因可以多种mRNA形式剪接,一个蛋白质组不是一个基因组的直接产物,蛋白质组中蛋

【盘点】定量蛋白组学将在未来10年飞速发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施,我们已初步掌握了自身的遗传信息。但阐明人类基因组整体功能的功能基因组学仍任重而道远。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自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宠儿"。几乎在所有生命科学领域内,科学研究工作者都需要对细胞、组织或完整生物体的蛋白进行定性描述或定量检测。对一种细胞、组织或完

贺福初院士最新文章获蛋白研究新工具

  来自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roteome-wide prediction of self-interacting proteins based on multiple properties”的文章,研发出了一种在线分析工具SLIPPER (SeL

北京大学Cell子刊探究明星抑癌基因新功能

  来自北京大学、康奈尔大学Weill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PTEN通过与组蛋白H1相互作用控制了染色质凝聚,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9月4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尹玉新(Yuxin Yin)教授以及康奈尔大学Weill医学院的Wen H. Shen是这篇

Cell子刊:“垃圾”DNA的阴暗面

在基因之间的DNA片段,散布着重复序列,曾经被认为是“基因组垃圾”,但现在科学家们了解到,一些这样的垃圾DNA并不是无害的。在《Cell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北卡罗来那大学(UNC)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称,某些短的DNA重复序列,或“垃圾DNA”,在尤文肉

Science:外显子组测序让“生命密码”解读更容易

        简单来说,外显子组就是遗传代码中蛋白质编码的组分,占整个基因组的1%-2%。测序仪每跑一次仅能读取一定数量的碱基,但通过测序外显子组,研究人员能更快地生成更多的碱基。与全基因组相比,它也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做出更好的分

与CRISPR/Cas系统相爱相杀的抗CRISPR蛋白研究最新进展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在CRISPR/Cas系统中,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

郭天南:全景式组学研究为新冠重症早诊断提供决策依据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之际,PCR技术在快速筛查中已大显神威,但进入临床后如何更早地区分轻症和重症患者,从而更准确地治疗和用药?5月27日中国研究人员在《Cell》发表文章,利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全景式分析,发现了重症患者体内应对病毒进攻特征性的分子改变,并

2017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5月份即将结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重磅!开发出延缓癌细胞生长的新方法  doi:10.1126/science.aai9372  癌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但是它的定义是相当简单的:细胞发生异常和不受控制

陈竺、陈赛娟最新PNAS文章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nditional knockin of Dnmt3a R878H initiat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TOR pathway involvement”的文章,分析了DNMT3A最常见的突变形

陈竺、陈赛娟最新PNAS文章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nditional knockin of Dnmt3a R878H initiat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TOR pathway involvement”的文章,分析了DNMT3A最常见的突变形

陈竺、陈赛娟最新PNAS文章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nditional knockin of Dnmt3a R878H initiat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TOR pathway involvement”的文章,分析了DNMT3A最常见的突变形

甲基化领域重要研究成果解读!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甲基化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Science:重大进展!揭示DNA甲基化增强基因转录机制  doi:10.1126/science.aar7854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

Nature子刊:抑癌蛋白PTEN翻译变异体PTENα/β呈现促肿瘤效应

   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基因是一个改变较为广泛、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编码由403个氨基酸组成的经典PTEN蛋白。PTEN蛋白既具有磷酸酯酶的活性,可通过拮抗酪氨酸激酶等磷酸化酶

曹雪涛院士、王青青教授Nature子刊发布免疫新成果

  来自浙江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甲基转移酶Dnmt3a上调HDAC9使得TBK1激酶脱乙酰化激活了天然免疫。这一重要的免疫发现发布在5月30日的《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和浙

上海交大LncRNA研究刊登国际期刊

  长非编码RNA(lncRNA)不编码蛋白质,最初被认为是基因组“暗物质”的一部分。最近,有研究表明,lncRNAs在染色质修饰复合物的招募过程中发挥作用,并能影响基因的表达。然而,是否lncRNAs以类似的方式在癌症中发挥作用,尚不明确。延伸阅读:中美学者JBC解析lncRNA在EMT中的作用。

研究揭示MLL家族蛋白复合物活性调节分子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雷鸣、陈勇研究组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国辉研究组在最新的合作研究中,解析了一类重要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LL家族蛋白复合物的结构,并阐释了其活性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2月18日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  以基因组DNA和组蛋白

流感病毒及流感疫苗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流感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帮助大家了解科学家们正在如何通过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来开发新的流感疗法和流感疫苗。  【1】Nat Microbiol:首次发现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细菌能互相协作促进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

3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20年3月份即将结束了,3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重大进展!经过改进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整个基因组中的任何位点  doi:10.1126/science.aba8853  许多基础研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5分钟了解:啥仪器让蛋白质组学界诞生如此多牛人大咖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学(genomics)两个词的组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994年澳大利亚的Marc Wikins首次提出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1997年

类风湿关节炎的惊人发现

  这一发现指出了一种新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方法,也可能允许使用一种简单的血液测试来检测患这种疾病的高危人群。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利用芯片来检测表观基因组,Arraystar表观转录组芯片了解一下Kodi S. Ravichandran (左)和Sanja A

专访王莹飞:新细胞死亡方式——Parthanatos的死亡因子

  生物通报道:细胞死亡有很多种方式,今年荣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细胞自噬研究也属于其中之一(即I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2007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Ted Dawson与Valina Dawson夫妻发现了程序性脑细胞死亡的一种新形式,他们将其命名为parthanatos(thanatos:

上海交大教授Cell Stem Cell新发现:干细胞表观-代谢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我们的机体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新细胞不断替换特化细胞来维持皮肤、肠、血液和其他组织,或在损伤后修复它们。由于分化细胞通常无法分裂,更新几乎总是由组织特异性的干细胞来完成,它们能够不断地生成新细胞。但是这其中具体的机制至今科学家们并不是十分清楚。  近期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学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2019年8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

2020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20年3月份即将结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我国科学家从结构和功能角度揭示SARS-CoV-2利用人ACE2进入细胞机制  doi:10.1016/j.cell.2020.03.045  病毒感染始于病毒颗粒与宿主表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癌症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哪些?

癌症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哪些?:一项庞大的计划促进了癌症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发展。美国马里兰州的研究者们认为他们已经开创了一项简单的检验手段。当癌症还处于早期阶段和可接受治疗的最佳时期,用它进行全身的检查便可以早期发现癌。当你的医生作正规检验的时候,DNA片段可能被检查出有患癌症的迹象。琼斯.霍布金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