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6 12:20 原文链接: 燕山大学发表2024年第2篇nature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科学中心田永君院士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采用功能基元序构的设计策略,通过调控高能亚稳态到低能亚稳态的固态相变,合成出层状基元转角序构的氮化硼陶瓷,成功实现了赋予陶瓷块材室温塑性的重大科学目标。研究成果以“具有高变形能力和强度的转角层状氮化硼陶瓷(Twisted-layer boron nitride ceramic with high deformability and strength)”为题,于2024年2月21日发表于《自然》期刊[Nature 626, 779–784 (2024)],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036-5。同时,研究团队还受邀在Nature上发表研究简报(Research Briefing),介绍该研究及背后的故事[Nature,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0443-8(2024)],其中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的吴义权教授对该工作进行了点评:“看到这种陶瓷的大规模生产和加工成为可能,我感到非常兴奋。此外,用石墨进行的实验表明,这种改善陶瓷性能的方法不仅限于氮化硼,而且有可能应用于其他层状材料。”

图为转角层状氮化硼陶瓷的显微组织结构和室温单轴压缩性能。a陶瓷由三维互锁的纳米片构成,每个纳米片由具有不同转角的层状基元堆叠而成;b陶瓷在室温下单轴压缩变形前后的照片;c转角层状氮化硼陶瓷与传统陶瓷块材的室温变形能力、塑性和强度的对比

  相比于金属,陶瓷具有轻质、高强、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等优异特性,因此作为结构材料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陶瓷在室温下几乎无塑性,仅经历很小的弹性变形就会发生早期脆性断裂,引发灾难性事故,这是陶瓷作为工程材料的致命弱点。自陶瓷问世以来,人们一直梦想能制造出像金属那样在室温可产生永久变形的塑性陶瓷。遗憾的是,人们仅能在高温或微纳尺度下观察到陶瓷的塑性变形行为,实现陶瓷块材室温塑性这一科学目标一直面临巨大挑战。

  研究团队利用洋葱结构氮化硼热压和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的结构相变,合成出一种层状基元转角序构的氮化硼陶瓷块材。这种陶瓷中的氮化硼纳米片呈三维互锁结构,每个纳米片由相对转动不同角度的平行薄片(几层到十几层厚度)为结构基元堆叠而成。这种转角层状氮化硼陶瓷块材具有超乎想象的室温变形能力:在单轴压缩条件下,断裂应变高达14%,比传统陶瓷块材高出一个数量级。令人惊奇的是,这种转角层状氮化硼陶瓷在强度提升至层状六方氮化硼陶瓷6-10倍的情况下,卸载后的永久塑性变形竟然高达~8%,打破了结构材料强度和塑性难以同时提升的传统认知。这种强塑性提升的协同一方面源于转角序构的引入,使材料本征变形能力提升2个数量级;另一方面源于三维互锁的显微组织结构,阻断了扭折、分层、涟漪、位错等的传播,将变形局限在单个纳米片的内部。从而,突显了本征变形能力的贡献而削弱了晶界的负面作用。

  转角层状氮化硼陶瓷不仅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还具有高的能量吸收能力和抗疲劳特性,有望进一步研制出高性能的密封件、阻尼元件、防护装甲等产品。原理上讲,该研究的材料设计和合成策略可拓展到其他层状材料体系,如石墨、MAX相陶瓷等,为进一步研发其他体系的塑性陶瓷提供了启示。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88102,91963203,52325203,52202071,52090020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305900)、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23203256,E2022203109)等项目的资助。该研究成果已获得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发明专利授权。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武英举、张洋、王小雨、胡文涛和赵松,通讯作者为赵智胜和田永君。

相关文章

神话破灭!轰动全球的4篇Nature、PRL等4项研究成果陆续被撤回

2022年8月11日,内华达大学AshkanSalamat及罗彻斯特大学RangaPDias等团队合作在Chemical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Carboncontentdrives......

燕山大学发表2024年第2篇nature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科学中心田永君院士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采用功能基元序构的设计策略,通过调控高能亚稳态到低能亚稳态的固态相变,合成出层状基元转角序构的氮化硼陶瓷,成功实......

燕山大学发表2024年第2篇nature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科学中心田永君院士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采用功能基元序构的设计策略,通过调控高能亚稳态到低能亚稳态的固态相变,合成出层状基元转角序构的氮化硼陶瓷,成功实......

Nature: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项技术,它是核心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大型模型的层出不穷,AI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这一浪潮,人们不禁好奇: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为了解答这一问题,《Nature》杂志发布了未来的一年里,将密切关注......

七院院士,最新Nature:高性能柔性纤维问世,可穿戴电子新突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魏磊教授、七院院士高华建教授,以及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张其冲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陈明,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高性能半导体纤维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篇题为“High-qualityse......

Nature发布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首位中国科学家成果入选

2024年1月22日,《自然》发布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大片段DNA插入、人工智能设计蛋白质、脑机接口、细胞图谱、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3D打印纳米材料和DeepFake检测。七大技术中,生......

北京大学合作最新Nature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由一个固体钙钛矿吸收体夹在几层不同的电荷选择材料之间,确保设备的单向电流流动和高压输出在p型/intrinsic/n型(p-i-n)PSCs(也称为倒置PSCs)中,电子选......

“燕山大学(临西)轴承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1月10日上午,临西县人民政府与燕山大学共建“燕山大学(临西)轴承产业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暨“临西县轴承产业创新发展培训班”开班仪式在燕山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燕山大学党委书......

零下273.056摄氏度我国科学家Nature发文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大约一个世纪前,人类首次将氦气液化,开启了利用液氦进行极低温制冷的新纪元。随后,极低温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科学装置、深空探测、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等国家安全和战略高技术领域。然而,用于极低温制冷的氦元......

回顾:2023年Nature\Science上的锂电池成果

2023年Nature上的电池文章汇总1.固态电解质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创新研究所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心RyojiKanno教授团队利用高熵材料的特性,通过增加已知锂超离子导体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