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4-10 15:52 原文链接: 物理所等在体外构建出肿瘤细胞侵袭组织的三维模型

  癌症的最大致命性之一在于肿瘤细胞临床上的转移性。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癌症的致命机理,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但是肿瘤细胞的侵袭环境和转移过程尤为复杂。如图1所示,肿瘤细胞侵袭的“战场”不仅是一个三维的微环境,而且肿瘤细胞不是单一行动,而是作为群体从营养少、空间狭小等生长条件相对较差的环境,向营养丰富、空间充裕的微环境(如血管等)侵袭。现有的癌症生物实验通常是在培养皿中进行的,其二维生长环境已不足以模拟肿瘤细胞的空间侵袭。倘若能够在活体外构建出肿瘤细胞侵袭的三维物理模型,对于研究细胞侵袭过程中的群体生物行为,理解癌症转移性的机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一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软物质物理重点实验室的刘雳宇特聘研究员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Robert Austin教授、Moffitt癌症研究所的Robert Gatenby合作,利用微加工工艺在体外构建出一种模拟肿瘤细胞侵袭的三维微环境(如图2所示)。研究人员通过在该三维微环境中构建葡萄糖营养梯度并放置荧光转染过的乳腺癌细胞,同时结合生物共聚焦成像技术,定量比较了转移性肿瘤细胞MDA-MB-231和非转移性肿瘤细胞MCF-7的侵袭特性,并得到在特定葡萄糖浓度梯度下癌细胞进行侵袭的三维轨迹视图(图3)。

  在此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如下的重要发现:1)葡萄糖等浓度梯度将诱导转移性肿瘤细胞侵袭三维外基质,而非转移性肿瘤细胞则不受影响。这也证实了沃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即细胞的新陈代谢途径从线粒体中丙酮酸氧化的有氧呼吸转变为细胞质中乳酸发酵的低能量效率的厌氧途径,恶性肿瘤内部因此呈现较高的酸性和低含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的内压力增大,将促使肿瘤细胞适应高压力的环境并寻求新的微环境,导致肿瘤细胞的转移。2)肿瘤细胞群在侵袭细胞外基质时,领头细胞(leading cells)出现了交换周期性交换位置。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表明细胞之间存在着相互协作的博弈行为;3)细胞外间质中掺杂着的荧光颗粒表明,细胞群在侵袭过程中产生了力场。与以前所估计的排斥力相反,这种对细胞外间质的合力是指向细胞群自身的收缩力,并进一步证明肿瘤细胞在侵袭过程中“拉扯”细胞外基质(如图4)。

  相关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1073 (2013)】。该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的资助。


图1 转移性乳癌细胞侵袭组织向血管转移过程的示意图



图2 (A)根据微加工工艺建立的活体外肿瘤细胞三维侵袭的物理模型;(B)共聚焦显微镜探测到的在模型中形成了稳定葡萄糖梯度。


图3 共聚焦显微镜下乳腺癌细胞入侵细胞外基质的三维重构图像。(A)共聚焦显微镜所拍摄的肿瘤细胞在细胞外间质中的原始图像(垂直于纸面方向); (B)合成三维图像的侧视图显示转移性肿瘤细胞MDA-MB-231在葡萄糖梯度下随时间向纵向侵袭(红色);(C)在无葡萄糖梯度时,MDA-MB- 231细胞停止侵袭;而尽管有葡萄糖梯度,非转移性肿瘤细胞MCF-7依然不侵袭。


图4 在细胞外基质中混入直径约2微米的荧光颗粒后显示MDA-MB-231细胞群侵袭对外基质造成了明显的收缩。

相关文章

研究实现分形结构从二维到三维柏拉图多面体

记者1月6日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大湾区环境研究院教授王平山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配体单元,利用配体之间的高效识别能力,成功将Sierpiński分形结构由二维拓展到三维。相关研究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磁性纳米粒子创建三维“迷你大脑”

神经元因退行性疾病或创伤而受损后,几乎没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因此,恢复神经网络及其正常功能是组织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挑战。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利用纳米技术和磁操作克服了这一挑战,创造出可修复受......

我国科学家发明细胞大小“无人工厂”

“我们发明了细胞大小的‘无人工厂’,光一照就‘开工’,能让肿瘤切除手术后的复发可能性大大降低。”10月31日,华东师范大学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叶海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无人工厂”由合成生物学......

三维表面模型可视化软件Vayu1.0发布

Vayu主界面与部分案例展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供图) 包括古生物学在内,众多科研领域已经在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广度上大规模应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三维重建技术,随之对生成的三维表......

化学所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开关研究中获进展

作为智能探针,活性动态可控的分子开关是探索和干预生命过程的有利工具。光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控制参数,具有高度正交性和时空精度,在调控分子功能中具有独特优势。常用光开关分子(如偶氮苯和二芳基乙烯等)存在响......

国家纳米中心:细菌膜纳米肿瘤疫苗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潇、赵瑞芳和聂广军研究团队在细菌膜纳米肿瘤疫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Nanocarriersbasedonbacterialmembranematerial......

孙毅团队发现拟素化调控肿瘤细胞谷氨酰胺吸收和代谢

代谢是细胞及机体生命活动能量与物质来源的基础,其稳态平衡是机体应对内外时空变化的重要保障。代谢紊乱或调控机制异常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例如,肿瘤代谢异常赋予肿瘤细胞特异性增殖优势,影响和改变肿瘤微环......

科学家发现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分子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识别肿瘤细胞后,释放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酶(Granzymes)损伤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并诱导其凋亡。然而,肿瘤细胞可通过修复细胞膜的损伤等途径逃避CTL的杀伤,......

科学家自主研发新化合物可抑制特定肿瘤细胞生长

HER2作为致癌基因,在多种癌症中存在高表达现象,被认为是疾病治疗的有效作用靶点。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青松药学团队研究发现了自主研发的化合物CHMFL-26,能够抑制HER2阳性肿瘤细胞生长,并......

郑美玲团队等在飞秒激光直写三维无机纳米结构获进展

近年来,三维(3D)无机纳米结构的精确可控制备技术是研究热点,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器件、量子芯片、太阳能电池和结构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无机材料前驱物容易结晶,导致难以一次性直接制备3D无机微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