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13 10:37 原文链接: 物理所铁基高温超导机理的中子散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高温超导机理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前沿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目前已发现的铜氧化物和铁砷化物两大高温超导家族中,母体均具有长程反铁磁序,随着空穴/电子掺杂的引入而压制静态反铁磁序并出现高温超导电性,而动态的反铁磁涨落则存在于整个相图区域。这一图像促使人们相信反铁磁涨落在高温超导微观机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如何理解磁激发与超导电性之间的关系却存在许多疑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整个相图不同掺杂区域的整体磁激发谱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而最合适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非弹性中子散射。近年来,利用先进的飞行时间中子散射技术,人们已经能够测量出材料中磁散射截面的绝对值在整个动量-能量空间的分布,随着铁基超导体的发现和大尺寸、高掺杂单晶样品的获得,高温超导机理的中子散射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的戴鹏程研究组自铁基超导体发现以来,针对该新高温超导家族中的磁有序和磁激发开展了系统性的中子散射研究。他们对122型铁基超导体BaFe2As2中不同掺杂方式和掺杂浓度的样品进行了飞行时间中子散射研究,与多名合作者一起测定了母体 BaFe2As2中自旋波在海森堡模型下的磁交换能[L. W. Harriger et.al., Phys. Rev. B 84, 054544 (2011)],电子型最佳掺杂BaFe1.9Ni0.1As2高能自旋激发谱中的关联电子效应 [M. S. Liu et al., Nat. Phys. 8, 376 (2012)],空穴型最佳掺杂Ba0.67K0.33Fe2As2低能自旋激发谱中的巡游电子磁性[C. L. Zhang et.al., Sci. Rep. 1, 115 (2011)],以及电子型欠掺杂和过掺杂BaFe2-xNixAs2(x=0.096,0.15, 0.18)中的整体磁激发谱[H. Q. Luo et al., Phys. Rev. B. 88, 144516 (2013)]。由于在铁基超导体中子散射研究中的重要贡献,戴鹏程研究员应邀在Nature Physics上撰写综述[P. Dai et.al., Nat. Phys. 8, 709 (2012)],他的研究团队也被邀请参与编写多本铁基超导专著。

  最近,戴鹏程研究组的博士生王猛、鲁兴业,罗会仟副研究员,张笑天博士后与美国莱斯大学/田纳西大学的张承林博士后、博士生宋宇、王渺寅,北京师范大学的谈国太副教授等合作,利用飞行时间中子散射技术,详细对比研究了122铁基超导家族中空穴型最佳掺杂Ba0.67K0.33Fe2As2、电子型极度过掺杂BaFe1.7Ni0.3As2和空穴型极度过掺杂KFe2As2的整体磁激发谱。他们综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和不掺杂的母体自旋波进行了对比。一方面,随着电子掺杂浓度的增加,低能磁激发被剧烈改变,在最佳掺杂(Tc=20 K)附近形成和超导电性密切相关的自旋共振峰,并在过掺杂区迅速减弱,直到在极度过掺杂、不超导的BaFe1.7Ni0.3As2(Tc=0 K)中,50 meV以下的低能磁激发完全消失,而100 meV以上的高能磁激发则一直保持不变;另一方面,随着空穴掺杂浓度的增加,高能磁激发被抑制,在空穴型最佳掺杂 Ba0.67K0.33Fe2As2(Tc=39 K)中,磁激发谱权重从高能转移到了低能,在低温下形成很强的自旋共振峰,到了空穴型极度过掺杂KFe2As2(Tc=3 K)中,20 meV以上的高能磁激发完全消失,超导电性仅在3 K以下存在。 进一步,他们根据Ba0.67K0.33Fe2As2中超导态和正常态下的整体磁激发谱差异计算了磁交换能的变化量,发现其远大于超导凝聚能,和铜氧化物及重费米子等非常规超导体非常类似,即反铁磁涨落足以提供超导凝聚所需要的能量。通过和美国罗格斯大学Zhiping Yin博士, Kristjan Haule, Gabriel Kotliar教授以及橡树岭国家实验室T. A. Maier教授等在理论分析和DMFT、RPA数值计算上的合作研究,他们总结出磁激发驱动的铁基高温超导电性图像中必须同时具有来自局域磁矩的高能自旋涨落和来自于巡游电子的低能磁激发,两者之间的耦合可能是形成高温超导电性的关键。该图像可以类比于传统BCS超导体,其超导转变温度依赖于德拜频率、费米面附近电子态密度和电子-声子耦合强度等。该结论为铁基高温超导机理的微观理论模型提供了明确的实验基础和研究方向,对理解高温超导电性有着重要意义。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详见Nature Communications 4,2874 doi: 10.1038/ncomms3874 (2013)】。

  上述研究工作中的飞行时间中子散射实验在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ISIS散裂中子源的MERLIN和MAPS谱仪上与E.A. Goremychkin及T.G. Perring教授合作完成。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美国相关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相关文章

太赫兹超导空间探测技术研究团队:精“芯”求索射电问天

太赫兹团队(左四为李婧)部分成员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合影。他们,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毫米波天文超导接收机;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高能隙氮化铌超导隧道结的天文观测;他们,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超导热电子混频器......

日本科研团队发现新的超导形成机制

东京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在合作研究中发现,通过在碳化硅(SiC)晶体基板表面制作单一原子层的石墨烯,然后向其上面蒸镀钙(在真空中层积原子)并进行加热处理,制作出的样品在冷却后具备超导特性。相关论文发表在......

拓扑量子计算的各种平台及最新进展

2021年9月22日,拓扑量子计算进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卡弗里理论科学研究所组织,由卡弗里所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共同举办。拓扑量子计算是利用拓扑材料中具有非阿贝尔统计的准粒......

10特斯拉,“魔角”三层石墨烯仍超导

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在一种被称为“魔角”三层石墨烯的材料中观察到一种罕见的超导现象。从双层到三层、超导消失又回来、10特斯拉也能“哥俩好”……“魔角”石墨烯可能真的有“魔法”。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自主路线超导二极磁体场的突破性进展

6月1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高场超导磁体团队研制的全国产超导二极实验磁体,在6月13日结束的新一轮性能测试实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磁体在4.2开尔文(K,4.2K相当于零下......

发现:YBCO二代的新破坏模式和损伤尖端的非晶化现象

YBCO二代高温超导带材(b)制备的典型超导磁体(a)和兰州大学提出的极端加载环境下超导带材原位磁光法损伤检测的示意图(c)兰州大学供图如何有效检测出材料损伤起源与裂纹演化,直接观测和精确定位损伤部位......

面向空间应用的超导单光子探测技术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梁惊涛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团队合作,在面向空间应用的超导单光子探测器(SNSPD)技术领域取得进展,实现了通信波段最大探测效率93%的新纪录,为我......

我国铁基超导材料向高磁场应用迈进

超导材料要实现强电高磁场应用,必须解决限制线材性能的微观机理问题,突破其关键制备技术,从而获得高磁场下高临界电流、高机械强度以及较好的电磁稳定性等特性。——马衍伟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本报记者陆......

我国超导直线加速器实现质子束10毫安稳定运行

大年三十,就在家家户户都忙着拍全家福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简称近物所)超导直线加速器团队成员也排排站好,面向镜头比划出象征着胜利的大拇指。他们身后的红色电子屏上写着:“2021年2月11日5:......

物理所等在铁磷基超导家族中发现马约拉纳零能模平台

近几年来,在拓扑非平庸的铁基超导材料中研究马约拉纳零能模是凝聚态物理学家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高鸿钧团队和物理所研究员丁洪团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