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31 16:21 原文链接: 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人造肠道

  微生物存在于人体、植物、土壤、海洋等各种环境中,这些微生物群落的集合被称为微生物组。近年来,微生物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去年10月份,Science和Nature两大期刊同时发文,倡议开展浩大的微生物组研究,以理解和利用微生物组——栖息在多种多样生态系统(如人类肠道和海洋)的微生物群落,来改善人类健康、农业、生物能源和环境。今年5月份,美国白宫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这是奥巴马政府继脑计划、精确医学、抗癌“登月”之后推出的又一个重大国家科研计划。

  近期,有研究人员制备了一种新的体外模型,使微生物组研究超越了种群丰度相关性,并朝着“调查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这条道路迈进。

  令人兴奋的是,最近许多研究将肠道微生物和人类健康联系起来。这些研究大多数都依赖于宏基因组分 析,来推断微生物物种的相对丰度和不同健康状态之间的联系。虽然提供了丰富的主要信息,但是这些结果并不能确定一种疾病的原因,只是指出了一种相关性。为 了确定原因,研究人员需要通过用实验方法,操纵不同的变量,以试图梳理分析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细节——这些实验不能轻易地在动物身上完成。

  现在,卢森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报道了一种新的人类肠道微流体模型,称为HuMiX, 可模拟肠道的条件和流程,从而让我们对影响人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变量进行系统的操纵。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Paul Wilmes在一份新闻稿中说:“利用HuMiX,我们可以实时观察到细菌与人类肠道细胞交流时的相互作用。我们也可以研究那些利用现有实验方法难以接近 的过程。”

  Wilmes的研究小组设计了HuMiX,其具有三个隔离层,第一层用于灌注基质,第二层用于人类上皮细胞培养,第三层用于培养微生物。这些隔离层 是由多孔膜分开的,这种多孔膜模仿健康上皮细胞层,每一层都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操纵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参数。该设备还包含氧传感器,并能容纳一个电极来测 量经上皮电阻,用以描述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研究人员对设备内的共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用于有氧和厌氧条件,研究人员通过利用该设备重复了以前公布的人类和动物实验,并比较了由此产生的转录组和代谢产物,证明HuMiX能够概括正常的肠道反应。根据Wilmes介绍,在所有情况下,数据都显示出了强劲的一致性。

  在验证“该设备可作为一个优秀的人类肠道模型”的过程中,该研究团队对来自themulti-omics研究的一些数据变得非常好奇。特别是,肠道 上皮细胞与乳酸菌的共培养,可导致多个miRNA的表达发生改变,包括一些目前用于胃肠道癌症的生物标志物。因此,研究人员建议,HuMiX可能促进生物 标记物的鉴定,并促进微生物组为基础的疗法的测试。

  采用这个新系统研究人员也揭示出了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本研究第一作者Pranjul Shah说:“在肠细胞和乳杆菌某一菌株的共培养中,我们发现,神经系统一个信使的产生,特别是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在肠道细胞中是受到刺激的,从而表明肠道可能通过一种机制与大脑交流。”这个观察结果打开了“使用HuMiX来研究肠脑轴”的可能性。

  虽然Wilmes的研究小组开发的HuMiX是用于研究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但是该设备用于筛选药物和调查药物动力学和营养学,应该也是很有价值 的。Wilmes说:“利用HuMiX,我们现在还可以分析益生菌、膳食化合物或影响人类生理学的药物。我们希望看到这些疗法如何需要完善的具体指标,以 为了将来更好地工作。”

相关文章

DeepLongevity获美国专利授予首个微生物组老化时钟专利

2022年7月7日,寿康集团公布以香港为基地的人工智能创新公司DeepLongevity已获美国专利及商标局授予专利,涉及微生物群落在抗老化行业中的应用:“人体微生物组的老化标志物及微生物组老化时钟”......

科学家揭示两类易恶变的结直肠息肉微生物群特征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结直肠息肉粘膜中的微生物组、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特征。该研究在《CellHost&Microbe》上发表,题为:Genomicandfunctionalcha......

我国科学家提出合成微生物组代谢调控的新方案

微生物感应群体密度,调控自身基因表达情况和群体行为的现象称为群体感应(QS,quorumsensing)现象。群体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System)是指参与该现象的基因簇,其天然广泛存......

科学家有望揭开微生物组与乳腺癌发病之间的神秘关联!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对人类微生物组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疾病或许与微生物组有密切关联;最近研究人员就开始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组与癌症的关联了,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当提及微生物组在......

国拨经费近5亿十四五“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指南发布

今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等“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指南围绕生物大分子与生命活动维持及调控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科学原理、标......

东北地理所推演Karrikin信号途径调控根际微生物组的模式

微生物组能够提升作物生产力,利用微生物组服务作物生长和抗逆是当前农业的发展趋势。作物如何实现对根际微生物组的有效调控,是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对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

基于微生物组大数据的疾病检测方法来了

微生物组具有服务疾病诊治与生态监控的巨大潜力,但是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如何通过菌群检测实现快速精准的疾病诊断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发明了基于菌群大数据搜索的疾病检测方法,为此......

做这5件事情能让机体的微生物组更加健康!

新年伊始,人们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很少有人会认为,生活在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组会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肠道中的这些细菌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体内的细菌细胞的数量与机体细胞一样多,其能帮......

“百万微生态”计划将构建全球最大人体微生物组数据库

2019年10月26日,“百万微生态”国际合作计划(MMHP)在深圳第14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4)上正式启动,来自中国、瑞典、丹麦、法国、拉托维亚等多国科学家将合作开展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致......

NatCommun:微生物组的可靠“时钟”

尽管人类微生物组在过去几年中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一直以来难以观察其在各种刺激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最常见的分析方法是从粪便样本中提取细菌,然后对它们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但是这种方法会丢失肠道中细菌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