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5日,由浙江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2017年立项项目“用于CO2捕集的高性能吸收剂/吸附材料及技术”,在杭州召开了项目年度交流会。项目咨询专家组陈健、梁志武、张建、张香平,项目牵头单位及参与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代表、课题负责人和骨干成员,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姚强和责任专家马新宾,以及专项办相关负责人约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项目负责人王勤辉从项目目标、考核指标、技术路线、课题设置、项目进展等方面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报告了项目年度任务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总结了项目自2017年7月至今的阶段性成果。5个课题分别报告了年度研究进展、指标完成情况、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后续工作计划。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相关报告基础上,与项目团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重点围绕结合实际工程的烟气参数,加强吸收剂/吸附材料的循环/吸附容量、再生能耗、降解速率、磨损率等性能评价和经济性评价;进一步研究吸收剂在塑料填料塔、超重力CO2再生反应器和低能耗蒸汽直接抽提CO2再生工艺中的匹配技术;加强吸附材料在双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性能评价;根据吸收剂关键参数构建、优化吸收剂体系模型等方面给出宝贵建议。

   专项办负责人在讲话中希望项目团队进一步认真领会专项指南意图,把握项目总体目标,聚焦重点研究内容,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凝练项目创新点。他表示,要深刻理解国家战略需求,研究成果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同时,项目团队作为项目实施、管理的主体,要积极开展交流,实现智慧的管理;专项办将继续深化放管服,在项目管理中少管多服务。

   该项目拟开发新型吸收剂和吸附材料,形成低能耗烟气CO2吸收/吸附捕集新工艺和技术。拟开发有机胺、功能化离子液体、非水基胺吸收剂和高温钙基、低温钙基、固体胺基吸附材料,强化CO2吸收/吸附分离传质过程的超重力床、双流化床等反应器设计研发和放大研究,并进行10万吨级/年烟气CO2吸收工业装置示范和千吨级/年烟气CO2吸附工业验证,为CO2捕集技术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新进展!利用单原子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还原CC偶联制乙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延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彬、清华大学教授李隽,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CO2)电还原......

大连化物所等利用单原子催化剂实现CO2还原CC偶联制乙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延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彬、清华大学教授李隽,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CO2)电还原......

全天候太阳光驱CO2资源化利用研究获进展

发展CO2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为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机遇。CO2的资源化转化是典型的负熵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投入,因此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是较为理想的能源来源。地表太阳辐照强度受昼夜更替和天......

另辟蹊径!新型金属有机框架吸附材料开发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树东团队与沙特阿拉伯国王科技大学教授赖志平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通过原位氟化合成Fe基金属节点的策略。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全氟节点金属有机框架(MOFs)——......

南开大学张新星团队JACS:微液滴活化转化CO2新策略

近日,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团队利用微液滴化学的独特性质,在无需任何催化剂的前提下,还原了五氟碘苯(C6F5I),使其生成阴离子自由基(C6F5I•-),并与CO2反应,快速生成五氟苯甲酸(C6F5CO......

研究揭示黄河源头风化和CO2消耗过程的季节变化

地质时间尺度上,硅酸盐岩的风化通过吸收大气CO2的方式进行,在调控全球气候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从而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宜居地球环境。然而,影响硅酸盐风化速率的控制机制(气候驱动或构造控制?)是地球科学......

林线树轮生长持续增加得益于大气CO2升高的施肥效应揭示

大气CO2浓度持续增加,一方面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可通过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提高陆地植被系统吸收大气CO2的能力(大气CO2施肥效应),从而对全球变暖产生负反馈作用。由于大气CO2增加与气温升高的......

421ppm!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5月攀新高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近日宣布,NOAA莫纳罗亚大气基线观测站今年5月测得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达到421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的历史峰值,比工......

城市环境所低浓度氨气选择性吸附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氨气是室内空气环境中常见污染物,具有危害性大和人体嗅觉阈值低等特点。近年来,低浓度氨气的高效去除技术与功能材料研究备受关注。吸附法因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去除低浓度氨气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

兰州化物所在CO2促进酰基化反应研究中获进展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双碳”目标,迫切需要科学家研发出二氧化碳(CO2)利用的新策略和新手段。CO2作为安全无毒、廉价易得、可再生的C1资源,可作为C1合成子参与多种类型的化学反应。酰胺和酯广泛存在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