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23 14:28 原文链接: 甲烷无氧制烯烃和芳烃项目合作研发协议大连签约

   12月22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在大连化物所举行“甲烷无氧制烯烃和芳烃项目”合作研发协议签约仪式。中国石油寰球公司总经理王新革、石油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何盛宝,SABIC全球研发中心北亚区总监安玉贤、化学品/催化技术管理部总监Atiah S. Al-Ghamdi,大连化物所副所长杨学明院士、项目负责人包信和院士及研究组和科技处相关人员出席了活动。杨学明、王新革与Atiah S. Al-Ghamdi分别代表三方签署合作研发协议。

  由包信和研究团队首创的“甲烷无氧制烯烃和芳烃催化过程”可实现在无氧条件下将甲烷选择活化,一步高效转化生成烯烃、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与现有的天然气转化的传统路线相比,该过程彻底摒弃了经合成气进行间接转化的高耗能、高排放过程,大大缩短了工艺路线,反应过程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碳原子利用效率达到100%。该技术自从2014年5月份在美国《科学》杂志首次报道以来,研究人员瞄准该过程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工业技术开发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催化剂稳定性提高、催化剂制备方法优化和新型反应器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今年3月,中国石油、SABIC与我所就该项目的应用开发研究签署合作备忘录。本次合作研发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希望通过三方的精诚合作,加速推进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石化工业做出贡献。

  该项目得到了中科院纳米先导专项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相关文章

洞庭湖洪泛湿地的甲烷排放及洪水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洪泛湿地是甲烷排放的热点地区,但洪水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缺乏应有的重视。基于此,为探究洞庭湖洪泛湿地的甲烷排放特征和水文环境影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

形成无需高压高温地球生命出现前甲烷或已很普遍

一项地球科学研究指出,地球早期的甲烷形成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容易也更普遍。研究结果显示,温暖环境和光驱使的反应或许能在无需高压和高温的情况下,在全球含水环境中产生甲烷。这些反应可能影响了生命出现前的大气......

全球甲烷排放有了“超级监视器”

甲烷是一种隐秘的温室气体,会不可预测地在管道和气田等处爆发。科学家一直在想办法“捕捉”这些气体排放的行为。过去,调查人员必须从地面或飞机上监测可能的排放点。现在,他们可以从太空和世界任何地方自动监测到......

MFI型分子筛限域环境下芳烃受阻运动机理揭示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陈魁智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ssNMR)技术,研究了客体芳烃分子运动行为,并对分子筛孔道的限域效应提出了新的理解。分......

滨海湿地土壤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甲烷汇获揭示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刘芳华团队在滨海湿地土壤缺氧甲烷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温室气体浓度再创新高 甲烷浓度增幅最大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最新一期《温室气体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指出,2021年,大气中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和甲烷浓度均创新高,并在2022年继续上升,其中甲烷浓度增幅最大。WMO自20......

国内推力最大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首次试车

试车现场  蓝箭航天供图近日,蓝箭航天“天鹊”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TQ-15A)在浙江省湖州市成功完成了首次全系统热试车,试验时长20秒,试验过程中发动机起动关机正常、工作平稳。......

中科院实现二维晶格限域Cu原子催化甲烷室温转化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于良团队在甲烷低温转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二维Ru纳米片边缘晶格限域的Cu位点,可以在室温下直接催化甲烷与双......

科学家实现二维晶格限域Cu原子催化甲烷室温转化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于良副研究员团队在甲烷低温转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二维Ru纳米片边缘晶格限域的Cu位点,可以在室温......

航天科工203所研发激光甲烷监测系列产品

日前,航天科工203所研发了激光甲烷监测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城市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燃气巡检和泄漏检测提供最有力保障。近年来,国内燃气事故多发频发,引起广泛关注。现代城市地下管线密布,使城市面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