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24 11:10 原文链接: 电化学方法让海水提铀能力提升8倍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2月22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该团队日前开发出一种基于半波整流交流电的电化学方法,可从海水中高效提取铀,较之传统的物理化学吸附法,提取能力提升了8倍,速度则提升了3倍。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的英国《自然·能源》杂志上。

  目前,海水中铀的蕴藏量约45亿吨,是陆地上已探明铀矿储量的2000倍,如果能将海水中的铀全部提取出用于核电站,发电量将足够全世界用上一万年。

  崔屹告诉记者,目前海水提铀普遍采用的是物理化学吸附法。由于吸附材料的表面积有限,而海水中铀浓度偏低,且盐度很高,用于吸附铀离子的材料吸附能力很快饱和,无法有效地提取足够的铀,提铀成本也比陆地铀矿提炼成本高很多。

  论文第一作者、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刘翀介绍,该团队开发的这种基于半波整流交流电的电化学方法(HW-ACE),将对铀有着很强选择性和吸附性的偕胺肟材料负载到导电基底上,导电后,电场使铀离子迁移到电极并诱导铀化合物的电沉积,形成电中性铀化合物。和传统方法不同,电沉积不受限于吸附表面积的大小,为此铀提取容量可以大大提升。而交替变化的脉冲电压防止了其他阳离子阻碍活性位点,并避免了水裂解的发生。

  崔屹表示,由于该方法提取铀的容量超大,理论上提取能力非常强。随着未来提取过程中耗电量的减少,提取成本有望低于现有海水提铀技术,与陆地铀矿提取成本持平,甚至更低。

相关文章

发展计算电化学方法与固体电解质预测获进展

材料多尺度计算和机器学习是新材料设计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揭示材料本征特性与宏观性能的内在关系方面具有优势。就电池材料而言,电化学性能包含了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等多因素。如何通过这些方法实现复杂电......

利用仿生分级多孔膜实现高效海水提铀方面的研究进展

海水中铀的蕴藏量超40亿吨,相当于陆地铀矿储量的一千倍,从海水中有效提取铀将助力我国核工程领域长久发展。然而,由于海水中的铀浓度相对较低(~3.3ppb),因此,开发出选择性好、吸附容量高、可重复使用......

哈工大推出传感平台——通用灵活的半自动多通道检测器

电化学传感一直是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前沿技术,并在分析化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电极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元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感器的性能。根据传感界面物理形状,电极可分为以下三类:经典圆盘电极(......

科学家发展“表面功夫”揭示铝离子电池失效机制

中国科学报社制图理解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失效机制,对指导高性能器件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傅强团队调变铝离子电池器件的工作环境和气氛,利用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

表界面电化学研究揭示储能器件失效机制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傅强研究员团队通过调变铝离子电池器件的工作环境和气氛,利用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Raman等表界面表征方法研究储能器件过程发......

上海硅酸盐所氟基电池研究获进展

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是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长续航和大规模储能体系的长期追求目标。锂金属氟基电池能够通过多电子转移和高电位的转换反应,具备实现高能量密度储能的潜质(理论上接近1000Wh/kg和1800W......

过程工程所在外场强化传质稳定锂负极界面研究取得进展

电动汽车、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存储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锂金属负极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电化学电位广受关注。然而在电化学沉积或剥离过程中,锂金属负极的......

电化学促进的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新进展

有机电化学合成利用电能驱动反应,不需要额外的化学氧化剂或还原剂,是绿色的合成技术。同时,电化学合成还具有电流、电位可调可控的优势。因此,电化学合成不仅在无机化合物的工业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有机化合......

某国科学家通过3D打印优化电化学反应器的电极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通过3D打印优化电化学反应器的电极(FTEs),可以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分子转化为有用的能源产品。研究团队首次用石墨烯气凝胶3D打印出碳电极,显著改善......

低成本!纳米膜公斤级海水提铀海试试验

南海海域公斤级海试试验平台航拍照片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供图30万吨海水才有1公斤铀,不亚于“大海捞针”。正是考虑到成本过高等问题,社会对海水提铀可行性的质疑一直存在,但这并没有影响科学研究。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