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5 15:16 原文链接: 研究发现热河生物群古神翼龙类新成员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和巴西国家博物馆等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热河生物群翼龙研究的最新成果。报道了辽宁朝阳下白垩统热河群义县组的古神翼龙科一新种:义县始无齿翼龙(Eopteranodon yixianensis)。 

古神翼龙科(Tapejaridae)是一类没有牙齿的翼龙,其典型特征是鼻眶前孔大,前上颌骨发育头嵴并从头骨前端一直延伸到头骨的后部。化石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巴西,之后在中国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首先被发现报道,近年来相继发现于摩洛哥、西班牙和英国的白垩系地层中。其中,中国的古神翼龙类全部发现在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群中。2002年汪筱林和周忠和研究命名了董氏中国翼龙(Sinopterus dongi),这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古神翼龙类成员。之后,古神翼龙科成员在热河生物群被大量发现,而中国翼龙属是热河群九佛堂组最具代表性的优势类群。 

2005年报道了一件来自于义县组的李氏始无齿翼龙(Eopteranodon lii),最初被认为是无齿翼龙类成员,研究者依据头骨窄长,上下颌尖长而没有牙齿,颈椎短等特征,认为其与无齿翼龙相似,但这一观点并不被其他研究者所接受。最初也有研究者认为李氏始无齿翼龙是张氏朝阳翼龙的晚出异名,之后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李氏始无齿翼龙并非无齿翼龙类,而是古神翼龙科成员。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李氏始无齿翼龙正模的上下颌鉴定错误,认为其上颌与中国翼龙属十分接近,头后骨骼比例与董氏中国翼龙十分接近,将其作为董氏中国翼龙的晚出异名。 

这次研究的新材料(IVPP V 14190)是一件几乎完整的化石骨架,提供了更多的形态学证据。这件标本与李氏始无齿翼龙都来自义县组,让我们对义县组古神翼龙科成员有了全新的认识。两者特殊的前上颌骨形态和肱骨三角肌嵴都是古神翼龙科成员的典型特征。不仅如此,两者的大多数头后骨骼比例也与中国翼龙属相似,因此这两者被归入了古神翼龙科。但是它们与另一种古神翼龙科成员中国翼龙属相比,头骨更低长、鼻眶前孔上方的前上颌骨嵴突呈半圆形、鼻骨突更短,这些特征支持始无齿翼龙属是不同于中国翼龙属的一类古神翼龙科成员,并认为新材料应归于始无齿翼龙属。新材料相比于李氏始无齿翼龙吻端更为低长、第四翼指骨更短,据此建立始无齿翼龙属一新种——义县始无齿翼龙。 

该项研究通过对比在中国已经报道的古神翼龙类的骨骼特征,特别是头嵴在不同个体间的变化,系统分析了中国的古神翼龙类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及差异。考虑到始无齿翼龙属头骨更加低长,且层位比中国翼龙属更老,同时,中国发现的古神翼龙类成员头骨明显又比巴西古神翼龙类成员更为低长,且时代更早,因此进一步支持了该类群头骨从低长向短高演化,辽西很可能是该类群的起源地的观点。 

该研究第一作者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张鑫俊,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B)、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沈阳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等的资助。 


相关文章

研究发现热河生物群古神翼龙类新成员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和巴西国家博物馆等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热河生物群翼龙研究的最新成果。报......

研究发现热河生物群古神翼龙类新成员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和巴西国家博物馆等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热河生物群翼龙研究的最新成果。报......

研究发现热河生物群古神翼龙类新成员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和巴西国家博物馆等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热河生物群翼龙研究的最新成果。报......

研究发现热河生物群古神翼龙类新成员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和巴西国家博物馆等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热河生物群翼龙研究的最新成果。报......

世界上最早的一顿饭追溯到5.5亿年前

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餐。在5.58亿年前居住在地球上的已知最早动物所消耗的最后一餐中,研究人员挖掘出有关最早动物生理学的新线索。研究结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埃......

6.02亿年前生物如何长“大”?

人们现在所见的大多数生物,由数以亿计的细胞组成,有着复杂的身体结构。然而,地球上的生物刚出现时,只有几微米长,肉眼无法看到。长“大”这一变化是何时发生的?近日,中、英科学家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生物......

清江生物群的发掘:破解生物进化谜团的化石宝库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至此,地处中国宜昌长阳地区,距今5......

南京古生物所等:缅甸发现提林琥珀生物群

  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博士郑大燃、研究员王博等多次对缅甸琥珀矿进行地质考察。日前,该团队与香港大学、英国、法国和印度等科......

南京古生物所等发现新的晚白垩世琥珀生物群

近年来,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化石,引起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琥珀大多数产自缅甸北部克钦地区,地质时代为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通过深入缅甸琥珀......

科学家确定瓮安生物群年龄

瓮安生物群主要产于我国贵州瓮安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含磷地层,它以磷酸盐化方式精美保存了多种类型的微体真核生物化石,包括带刺疑源类、多细胞藻类,以及管状和球状微体化石,其中一些球状化石曾经被解释为动物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