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6:37 原文链接: 研究发现种间杂交在气候边缘区明显增强

  杂交在生物进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杂交可重组现有的遗传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塑造出新物种。已有研究表明,近缘种间的杂交通常发生在分布重叠区,但科学家尚不清楚生态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杂交的发生。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协同进化研究组的科研团队研究探讨了植物种间杂交的纬度梯度变化,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多样性(英文版)》。

  异形花榕和肉托榕是桑科榕属中的两种近缘雌雄异株植物。异形花榕为小乔木,分布于我国西南至中南半岛地区;肉托榕为低矮灌木,分布于印度北部至泰国南部地区。两种榕树之间存在共享传粉榕小蜂的情况,在人为条件下可以产生杂交种子。两种榕树从泰国南部到中国西南部存在一个跨纬度梯度的纵向接触带。

  异形花榕和肉托榕。版纳植物园供图

  版纳植物园研究团队在该接触带对两种榕树进行了广泛的种群采样,并在无肉托榕分布记录的泰国东南部采集异形花榕代表种群,并对两种榕树种间杂交的空间发生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榕树间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基因流,种间杂交强度在接触带的高纬度区域明显增加,并在接触带的北缘达到顶峰。

  这项研究认为,是由于两种榕树在雌花期榕果大小、传粉榕小蜂个体大小、榕果生长位置、榕树种群密度,以及繁殖物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种间基因流的不对称性。而繁殖物候的地理变异,以及边缘分布区增强的生态环境挑战,可能导致了种间杂交在接触带中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强。研究探讨植物种间杂交的纬度梯度变化,对理解生态环境对杂交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pld.2023.08.003

相关文章

牡蛎爱好者的福音!全新四倍体种质资源成功创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喻子牛团队在贝类种质创新上取得重要突破,创制出全新的正反交牡蛎异源四倍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quaculture。牡蛎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海水养殖贝类,2022年产量......

研究揭示植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远缘杂交的新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991202、31830004、32122014、32070854)等资助下,北京大学瞿礼嘉教授、钟声副研究员团队在植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远缘杂交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

研究发现种间杂交在气候边缘区明显增强

杂交在生物进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杂交可重组现有的遗传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塑造出新物种。已有研究表明,近缘种间的杂交通常发生在分布重叠区,但科学家尚不清楚生态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杂交的发生。近日......

四川杂交水稻新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超级稻

近日,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入选2023年国家超级稻。据悉,品香优秱珍是通过不育系“品香A”和恢复系“秱珍”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其中......

研究解开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据预测,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亚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家的关注。7月26日,中国工......

跨界共赢岛津与杂交水稻检测中心共建合作实验室

2023年5月19日,由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简称“检测中心”)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岛津”)联合举办的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岛津合作实验室挂牌仪式暨代谢组......

马铃薯杂交育种获重要突破

    马铃薯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但对育种家来说,培育优质马铃薯品种是个难题。北京时间2023年5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

“杰出”的玉米是如何杂交的?

作物的杂交后代比它的双亲表现出更大的生物量、更强的抗逆性、更高的产量,这就是杂种优势。百余年来,遗传学家一直在苦苦探寻其背后的遗传学机理,寻找能让后代比双亲更“杰出”的基因位点,却难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世界首个种间远缘杂交后代粳稻新品种选育成功

7月7日,“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陶大云团队历时二十余年攻关,首次利用非洲栽培稻资源培育出国际上首个种间远缘杂交后代粳型水稻新品种“云稻一号”。该团队......

我国科学家发表花瓣发育和复杂化综述文章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孔宏智团队应邀在《实验植物学杂志》(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和阐述了花瓣发育和复杂化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