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21 08:43 原文链接: 研究称地球毁灭后有望“转世重生”

科学家勾勒地球末日景象

  行星状星云中央的白矮星可能伴随着一颗由死亡恒星的原始行星残骸形成的第二代行星。

  本报讯(记者赵路)尽管地球不会像一些灾难预言家所说的那样在2012年12月21日毁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地球不会永远存在。在日前于美国怀俄明州杰克逊湖市召开的极端恒星系统第二次会议上,那些研究行星系统诞生与进化的天文学家正在着手解决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最终命运的终极问题。研究人员认为,虽然地球自身的未来并不太光明,但我们这颗星球很有可能会转化成一个新的世界。

  在生命的最终阶段,那些比太阳大得多的大质量恒星会像超新星一样爆发,并在此过程中将它们的行星抛向深空。最近,一些研究人员甚至声称已经发现了这样的流浪行星。但是当内部的核燃料耗尽时,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会膨胀为红巨星。在这种情况下,从现在开始的50亿年中,太阳将吞没自己的内行星——水星和金星。

  根据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理论物理学家Eva Villaver的观点,目前还不清楚地球是否会在这一过程中幸存下来。她说:“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太阳在太空中丧失了大部分外层结构,那么地球最终将处于一个更宽阔、更安全的轨道上。但是这一结果可能会被来自太阳的潮汐效应所抵消,这或多或少与月球的潮汐作用类似,并将把地球向内拉,因此我们的行星很可能被太阳所吞噬。Villaver表示:“我们不知道哪种效应会更强。”

  而结果则更难预料,这是因为行星会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太阳的进化。Villaver指出,吞噬金星以及潮汐与地球的交互作用将向太阳的外层转储能量。这种能量的激增将导致太阳向太空喷发出更多物质,加重它的色彩,扩大气态壳,天文学家将其称为行星状星云。

  尽管这将有助于地球在太阳的红巨星阶段幸存下来,但行星最终的命运仍然是未知的。根据英国考文垂市沃里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Boris Gansicke的观点,我们的行星可能与火星发生碰撞,进而粉碎成为数万亿颗石质小行星。抑或来自肿胀的太阳的潮汐效应将把地球撕裂,最终达到与前者相同的结果。在太阳垂死挣扎的稍后阶段,当它收缩成一颗致密的白矮星时,一部分石质天体将雨点般坠入白矮星炙热的大气层。事实上,类似的情况曾发生在距离太阳系仅仅50光年的地方。

  在此次会议上,Gansicke提出,观测显示,白矮星似乎曾被行星残骸所污染。一些白矮星的周围还显示出了岩石残骸盘的痕迹。美国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的天文学家Eric Agol指出,尽管这些盘的质量尚不清楚,“但我们不能排除在这些盘中或许能够产生第二代行星”。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Jay Farihi表示:“对这些尘埃残骸进行研究,无论是在白矮星的外层还是周围的盘,将告诉我们曾围绕恒星运转的岩石行星的构成情况。”Gansicke强调,一颗名为GD61的白矮星大气中含有过多的氧,这可能是由其捕获的富含水的小行星所产生的。这些含水的岩石或许是一颗像地球一样破碎的行星的残骸。

  其间,Agol相信,地球般大小的行星最终可能会靠近一颗白矮星,在这里它们可在几十亿年里拥有适合居住的温度。他说:“这可能是第二代行星,或是在恒星的红巨星阶段幸存下来的像木星一样的巨行星的核心。”此外,新的行星可能形成于破碎行星的残骸,导致了各种形式的重生。“我们真的不知道”。

  Agol表示,天文学家和爱好者已经开始对数以千计的白矮星展开观测,旨在寻找这种行星的证据。但是预测这些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会很困难,他说:“寻找它们则简单得多。”

相关文章

科学家破解天文学难题提出早期宇宙探索新方法

宇宙中第一代星系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如何照亮黑暗时代并迎来宇宙黎明?宇宙早期的星系际介质是如何被第一代星系电离并加热的?这些问题一直是天文学领域致力于解答的重大科学难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东北大学日......

青年科学家苏萌带领学子“仰望星空”

我们的宇宙如何工作?我们如何来到今天?……面对这些问题,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执行主任苏萌带领一众学子“仰望星空”,一同探索宇宙奥秘。记者2日从未来论坛获悉,由其联合科大讯飞共同发......

我国天文学家建立星系批量高精度测距方法

6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陈孝钿领衔完成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发现双周期的天琴座RR型变星是最好的标准烛光,利用它的两个周期来测量星系距离不再需要元......

首届西安市中小学地球科学知识与创作科普大赛启动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样重要,坚持科普,有助于营造创新环境,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5月28日举行的2023年科技活动周地......

重庆成立首个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的重点实验室

24日,重庆组建成立“重大地质事件与资源环境效应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并召开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该实验室依托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直属科研单位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建设,成为重庆市首个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

云南天文台在白矮星p模式震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苏杰和李焱研究员合作,利用星震学方法对一颗可能存在p模式震动的极小质量白矮星(extremelylow-masswhitedwarf)进行了研究,不但实现了对......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双白矮星星族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博士李振威等利用最新得到的物质交换稳定性判据,并结合双星星族演化模型,探索了银河系内双白矮星星族的物理性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与天体物理》(Ast......

事关地球科学部!基金委征集这一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建议

为了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立项机制,做好项目的立项和资助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建议。一、重大项目定位重大项目面......

基金委公布地球科学部立项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清单

关于公布地球科学部2022年度立项的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清单的通告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有关规定,地球科学部将2022年度立项的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相关信息公布如下:项目名......

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羌塘盆地演化专项项目专家名单

关于公布地球科学部2022年度专项项目“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应”专家名单的通告根据相关规定,现将地球科学部2022年度专项项目“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应”评审组名单公布如下:陈汉林,符力耘,胡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