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7 16:13 原文链接: 神十三乘组第二次成功出舱背后离不开这些神器

12月26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二次出舱活动,也是中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的第四次出舱。在前几次的出舱任务中,我国自主研制的机械臂为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它是我国目前智能程度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的空间智能制造系统,功能强大的机械臂到底长什么样呢?除了辅助航天员作业,这个太空中大大的手臂还有哪些功能呢?

中国空间站机械臂一共是分为三个肩部关节、一个肘部关节和三个腕部关节,外加两个末端执行机构,展开之后的长度超过10米。

空间站机械臂是我国首个可长期在太空轨道运行的机械臂,它能真实模拟人手臂的灵活转动,通过旋转结构,能在前后左右的任何角度和部位抓取物体,抓取能力可以达到25吨,具有七自由度的活动能力。在执行出舱任务中,机械臂是航天员的好帮手。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任务规划主管设计师 辛鹏飞:我们实际上是解放了航天员的双手。我们机械臂的末端是挂载着设备,然后让航天员可以去操作。你可以把机械臂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自拍杆,核心舱用它来把自己的状态全都确认清楚。

除了具有灵活的手臂,机械臂还有明亮的眼睛——视觉系统,以及敏锐的触觉神经,机械臂的肩部与腕部各有一个末端执行器,它可以像人的手掌一样,抓取在轨的舱段或者货物,未来可以对航天器进行巡检。此外,机械臂还兼顾应急处置功能。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任务规划主管设计师 辛鹏飞:万一航天员在舱外遇到了感觉不舒服的情况,我们机械臂可以快速地把航天员送回到出舱口附近。

根据空间站的建造计划,机械臂接下来将进行航天器转位技术的验证。而在明年,还有一个小型机械臂将随实验舱发射,未来两个机械臂将相互配合,执行更多更复杂的航天任务。

舱门压点开关:航天员进出舱的安全保障

航天员进入太空之后,他们的安全保障一直是地面人员最为关注的焦点。所以,在空间站内部和外部都设置了很多的产品,确保航天员在舱内以及在出舱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安全。

这个小方盒子叫舱门压点开关,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判断航天员执行舱外作业时候,舱门的开闭状态。

航天科技集团九院五三九厂机械机构产品首席专家 朱佳华:这个产品就好比于我们汽车上用于指示车门开关状态的一个传感器,我们平时开车的时候,如果车门没到位,它就会提示车门没关到位。

航天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与其他地方的压力是不同的,因此一旦航天员要离开核心舱去往其他地方,首先就需要在新环境中创造一个合适的压力环境。而一旦舱门没有开关到位,将直接影响后续一系列的操作,并可能影响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航天科技集团九院五三九厂机械机构产品首席专家 朱佳华:如果说没有这个信息的话,很可能造成一些事故,从而造成漏气,可能会影响到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100%确认舱门完全关上了,我们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形象地说,舱门压点开关就像是舱门开和关遥测系统的“神经末梢”,是地面监测舱门开和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能够准确显示舱门的状态,要求压点开关内部的两组开关信号必须保持同步,并且能够及时将舱门状态信息告知航天员和地面指挥人员,从而保证在飞行任务中各舱门状态的实际可控。

测控通信系统 打造通信传输“天路”

在神十三乘组出舱的过程中,测控通信系统提供了实时的通信支持,这样一来,地面和航天员之间的指令和通话实现互通的同时,出舱的实时图像也同步传回地面,这些技术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

目前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每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90分钟,为了能保证天地之间的通信不中断,我国设置了一张覆盖海陆空的通信网络,不仅保证全天时全天候通信畅通,身处太空的航天员还能体验到与地面无差别的网络环境。

中国电科首席专家 柴霖:形象地说,我们测控通信系统(是)放风筝的风筝线,航天员在上面所有的活动,以及他跟地面的沟通,全都是通过测控通信这条生命线传到地面来的。我们现在都是能达到100%的测控覆盖率。我们现在的测控通信的带宽已经达到了我们地面就是大家用5G手机的这样的一个速率。所以航天员跟地面的通信,我们看画面这些完全没有出现马赛克、出现迟滞,它是非常自如的。

除了测控通信全覆盖,依托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测控通信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天问一号从火星出传回的数据,也是由这张网来提供的技术支持。正是有了这些技术的积累,也为后续中国航天走向更深远的太空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关文章

除了探索宇宙航天力量还这样造福人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报告中提到,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领域的一次次突破都引发全国人民的关注。而除了向浩瀚宇宙进发,航天力量还在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中国将选拔国际航天员已有多国提出飞行需求

近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已有多国提出选派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需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表示,来到中国的空间站,用中国的飞船上太空,对中国的飞行器要进行熟悉。希望他们更......

面对面|太空183天专访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

2023年2月17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返回地球75天后,首次与公众正式见面。《面对面》记者独家专访三位航天员。记者:陈冬,我知道两颗星代表着两次执行任务了。陈冬:对。记者:......

2022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综述

2022年,国外载人航天领域共开展14次发射任务,其中包括7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7次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美国“载人龙”(CrewDragon)飞船开展3次载人任务,“货运龙”(CargoDragon)飞......

戚发轫专访:传承航天精神,续写航天新辉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72.shtm空间站“T”字形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嫦娥五号或找到月球有&......

海南文昌加快建设世界级航天城

地处海南自贸港东北部的文昌市,拥有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同时正加快建设中国首个也是全国目前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今年是推进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作为著名侨乡,海南文昌如何抓住自贸港政......

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

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发布《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公告》全文及条件要求等,可登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专题页面(ht......

在地面探索宇宙的青年:牵引“星星”,逐梦九天

宇宙,广袤而深邃;星空,悠远而神秘。几千年来,人类对飞天的向往,对探索的渴望从未停止。从托举神舟、遥控嫦娥到牵引“玉兔”、驾驶“祝融”,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青年科技人才群体精测妙......

“北京明白”是谁?明白了什么?答案来了

近年来,全面建设航天强国开启新征程,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有这样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他们以精测妙控的过硬本领,托举神舟飞天、助力空间建站、领航嫦娥奔月、牵......

《蓝皮书》揭秘|中国航天今年发射任务将超60次或创纪录!

1月18日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今日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蓝皮书》显示,航天科技集团2023年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200余个航天器,开展一系列重大任务,有望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