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03 09:37 原文链接: 科协九大代表:如何让科研人员创新的小宇宙爆发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未来中国转型的关键所在。科技工作者则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因素。

  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目前已达8100万人,部分科研领域已由过去的跟跑转变为并跑,甚至领跑。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科技人员队伍大而不强的局面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动力匮乏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判断。

  如何打破阻碍科技创新的桎梏?如何让科技人员的创新“小宇宙”彻底释放出来?多名科协九大代表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倾吐了自己的心声。

  考核机制:别再拔苗助长

  “中国的科技人员数量很多,为什么真正有用的成果却很少,说到底,我们的创新能力是有问题的。”科协九大代表、浙江大学动力机械车辆工程研究所所长俞小莉的一番话,道出了众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酸与无奈。

  而这背后的推手,则是拔苗助长的科研考核机制。

  “创新我们一直都在做,但总是感觉差一口气。那口气是什么?就是现行考核机制无法让大家沉下心来。”俞小莉说。

  老科学家们常讲,科研是十年磨一剑,好的学者要坐得住冷板凳。但如今,年年都有考核指标却让科研人员觉得“如坐针毡”。

  “年度考核指标对科研人员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的年终奖和绩效都得靠这个。”科协九大代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易中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很多科研人员为了追求短期效应、达到考核要求,只好把论文研究成果进行人为的拆分。

  “一个好的农业科研成果需要8~10年时间才能出来,现在要求一年就出成果,显然违背科研规律。”作为农业科技领域的老人,易中懿对这种考核要求下畸形发展的科研感到痛心。

  更为可怕的是,这股浮躁之气也在向企业中蔓延渗透。

  比如,一些企业想要在短时间内找到专业技术人员,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用钱挖人。“然而,如果不能营造一个让科技人员持续成长的氛围,那他们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江郎才尽。”俞小莉无奈地说。

  奖励办法:多给一点实惠

  去年,国家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然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似乎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很多人觉得,“尽管辛辛苦苦忙活了好几年,但最后分给科研人员的那杯羹实在是少了点”。

  “科研工作不可能和其他社会的生活脱节,让科研人员无欲无求是没有道理的。”在俞小莉看来,让科研人员安居乐业是创新时代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为了让科研人员不再为“五斗米”发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想出了一个大胆的点子。

  “我们成果转化的收益率70%都给到了科研人员手里。”易中懿说,早在国家政策要求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率的30%归属科研人员时,江苏农科院就大胆地走在了国家政策的前面。“让科研人员多得一点实惠,他们的干劲儿就更足。”

  目前,江苏农科院的成果转化收益常年保持在4000万元左右,2015年更是达到了9000万元。“‘十三五’收官时,我们要达到一个亿。”然而,让易中懿有些无奈的是,即便是江苏农科院已经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目前有些地方还是不敢跟着往前走,“他们认为给科研人员这么多是违规的”。

  与此同时,对于搞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易中懿也一视同仁。

  “我们允许此类科研人员4~5年不出成果,而且奖励要占到工资水平的40%~50%。”易中懿认为,只有让科研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才能把他们的活力激发出来。“如果在奖金分配上实行大锅饭,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战斗力。”

  “干部要严格管理,科研人员则要充分发挥。”作为江苏农科院的当家人,易中懿经常会给身边的年轻人一颗“定心丸”:只要是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研项目,没有经费单位给。

  社会服务:需要更多认可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力。然而,两者若是貌合神离,创新就可能沦为一句空话。

  “目前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合作度不是很高。”科协九大代表、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指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现行科研评价体系关系很大。

  以高校为例。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职能。“其中,教学科研是必须完成的,但服务社会不是必须完成的。”尤肖虎指出,如果服务社会做不好的话,科研人员的一些成果就很难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导致的结果是科研人员和社会发展需求相互脱节。

  尤肖虎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状况,首先需要在政策体制上有所调整。比如,现在横向科研项目就是服务社会的,但如果用纵向课题的管理方法,而不是按照公司的管理方法,实际上是忽略了商业活动和规律。“科研人员很难在这样的环境里发挥出自己的本事”。

  此外,所在单位的认可程度也是限制创新能力发挥的一大壁垒:在高校里,横向项目是与评职称无关的。尤肖虎表示,即便科研人员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他们也很难在单位中获得太高的认可。“因为这些成果和贡献,与现行评价管理体系是不相符的”。

  尤肖虎希望,科协能在未来的评价体系和科研导向改革中提出更多的建议,并充分发挥转移政府职能的作用。“只有把大家的热情调动起来,科研人员才能在服务社会方面激发更多的活力”。

相关文章

澳科研人员在古老岩石中发现16亿年前生物群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参与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至少16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存在过的生物群,早于其他已知的动植物,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公报说,这一生物群被称为“原甾......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高灵敏钙信号荧光蛋白探针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章晓辉团队、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友军团队与中国科学技大学教授唐爱辉团队合作开发构建了一类新型的检测钙信号的荧光蛋白探针“尼莫”(NEMO),该......

写“材料”争“帽子”困扰科研人员基础研究减负任重道远

基础研究减负还要过几道坎写“材料”争“帽子”仍在困扰青年科研人员基础研究相当于科技大厦的“地基”,而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就是“打地基”的人。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

科研人员实现量子增强的微波测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孙方稳教授研究组利用微纳量子传感与电磁场在深亚波长的局域增强,研究微波信号的探测与无线电测距,实现10-4波长精度的定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基于固态......

砍掉中国90%的科研人员,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

前天下午,在杭州某知名大学工作的某教授打电话给我,说他来京参会,晚上想和我见面聊聊。于是乎,在中华民族园附近某饭店,我定了个小包间,把酒聊天。这位教授为“海龟”,科研做得好,有原创性工作,回国前发表过......

科研人员发现新的健康衰老调控基因

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牵头发现一个新的健康衰老调控基因ATF7,该基因可通过延缓细胞衰老和降低老年个体的炎症水平,从而促进健康长寿。据介绍,慢性低度炎症是衰老的主要特征之......

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优化需系统化设计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队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如何适应我国科研体系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转型,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红利优势,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活力和潜能,提高科研人......

科研人员发现真菌合成黄酮柚皮素新途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84.shtm黄酮是一类主要由植物产生的多酚类化合物,在工业、食品和制药行业广泛应用。柚皮素作为......

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科技部官网公布《“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发展目标明确:“十四五”期间,现代化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和运行制度基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技术要素......

重庆首批千名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遴选203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6164.shtm中新网重庆9月13日电(记者钟旖)重庆市千名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启动仪式暨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