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6-07 14:39 原文链接: 科学家最新研制4D打印材料能够变形自组装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4D打印技术”,能够将宏观等级3D打印材料按照预编程序自组装成为确定结构和外型。

最新研制的4D打印材料能够变形自组装

  这项技术将潜在改变建筑和制造业,更容易地建造环境空间,例如构造太空基础设施,太空的恶劣气候状况将导致建筑成本昂贵,并且十分危险。麻省理工学院自组装实验室主管斯凯拉-蒂比特斯(Skylar Tibbits)是研究项目负责人,他指出,4D打印过程使用的材料可以改变形状,能够响应接触水、空气、重力、磁性或者温度的变化,其第四维是指材料自组装能力。

  在近期召开的TED大会上,蒂比特斯展示了与斯特塔西3D打印公司合作的这个最新项目,他说:“4D打印技术是在3D打印多样化材料的基础上新增加一种变形能力,这就像没有连线和发动机的机器人。”

  蒂比特斯演示了3D打印“智能材料”与水接触时便折叠形成字母“M-I-T”结构,他认为这是首次实现直接嵌入材料的自身变形,研究人员使用“半机械人项目”软件模拟和优化了该材料什么时候和如何进行折叠。他说:“我们可以使用同一个软件来设计纳米等级自组装系统,以及人类等级的自组装系统。”

  同时,蒂比特斯称,自组装实验室与波士顿Geosyntec公司合作研制一种管道基础设施的新型典范。他指出,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管道系统,管道可以膨胀或收缩,改变容量或者流速,实现蠕动式水流。泵和阀门的成本并不昂贵,可以完全预编程,并且管道具有自适应性。

  最新4D打印机并不能担保实现自组装能力,但是自组装实验室认为该技术能够带来技术革命,未来涉及的领域包括:生物、材料科学、软件、机器人、制造业、运输业、基础设施、建筑业、艺术以及太空探索。

相关文章

首个4D打印软体机器人!

意大利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新颖的4D打印的可生物降解的软体机器人,其形状像一颗种子,能随着湿度的变化而改变形状,并能在土壤中航行。该设备作为监测环境的一种新方式具有很大的潜力。4D打印是使用3D打印技术......

中科院团队在4D打印柔性执行器方面取得进展

气动执行器因其弯曲程度高、自由度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医疗保健、复杂地形勘探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压力系统离不开笨重且刚性的泵驱动气体设备,极大地限制了执行器的尺寸和移动性,以及在室外环......

4D打印双重刺激响应海藻酸钠水凝胶研究获进展

刺激响应性水凝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并可感知外界刺激并做出响应,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刺激响应性水凝胶依然存在机械性能差、响应性单一等缺点。因此,制备机械性能优异、多重刺激响应性水......

天津大学研发有触觉的4D打印软体机器人

近日,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封伟研发了一种具备自主行动能力和触觉应变的4D打印软体机器人,该机器人在一次打印成型后即具有热致无约束滚动能力,无需任何其他后续加工程序。该研究成果在《细胞》出版社旗下顶尖期......

4D打印封堵器造福心脏房间隔缺损疾病

针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房间隔缺损疾病,能不能设计出一种生物可降解、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且在心脏“漏洞”修补完毕之后即可自动消失的封堵装置,以替代传统的金属封堵器?近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

一种带有醛基的新型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用以实现4D打印

4D打印技术是将3D打印技术与智能材料结构结合起来发展出的新技术,智能材料结构在3D打印基础上受外界环境激励下随着时间实现自身的结构变化,从而使三维物体增加了一个时间维度。4D打印技术可改变传统的“机......

随意变形4D打印智能材料能随温度改变性质形状

美国罗格斯大学—新不伦瑞克工程师创造了一种柔性轻质材料,经4D打印后的材料可用于飞机和无人机的机翼、柔软机器人、微型植入式生物医疗装置等,能更好地实现减震和变形。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材料视界》杂志......

科学家首次实现陶瓷4D打印

近日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中国香港城市大学吕坚教授研究组首次实现了陶瓷4D打印。这种新技术有望应用于太空探索、电子产品和航空发动机制造等领域。4D打印,就是在3D打印基础上增加......

新技术:中国香港科研团队首次实现陶瓷4D打印

近日,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中国香港城市大学吕坚教授研究组首次实现了陶瓷4D打印。这种新技术有望应用于太空探索、航空发动机制造和电子产品等领域。4D打印,是在3D打印基础上增加......

“智能”3D打印材料:人工智能玩的化学材料一样能玩?

达特茅斯KE研究小组成功研发出一种3D打印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也就是所谓的4D打印材料。项目成果是与西北大学和德州大学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化学国际版》杂志上。KE主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