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1 13:37 原文链接: 科技救秸秆:还待政策撑腰

   俗话说“秋高气爽”,但当秋天撞上一年一度的秸秆焚烧季,空气也着实“爽” 不起来。自入秋以来,全国多地遭遇严重雾霾天,而多省密集焚烧秸秆正是主要原因之一。焚烧秸秆不仅影响空气质量,长远来看,还会使农田肥力大量流失,给农业发展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害。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要解决秸秆焚烧难题,就必须为秸秆找到合理的出路。而找出路的关键在于取得科技上的突破。

  科技为秸秆找出路

  据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介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传统思路可以归纳为4类: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多年来,科研人员主要从这几个角度来探索秸秆的出路问题。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朱典想一直致力于将秸秆加工为新型清洁能源“木煤”。目前,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已经建立了多家工厂,其中最大的一条生产线位于河北,年产木煤20万吨。他们主要依靠在乡镇设点,集中回收农民上交的秸秆,对秸秆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能源再返还给农民。这样,秸秆的回收价格和燃料价格相抵,对厂房和农民而言都比较划算。

  同样是跟秸秆“较劲”,潘根兴的法宝则是“热裂解生物质炭技术”。在限氧条件下,秸秆经过热裂解后,可以产生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可用产物:生物质炭、木醋液和可燃气。其中,生物质炭既可以作为土壤改良调节剂,也可以用作肥料、基质甚至环境污染处理剂等;木醋液则有杀菌消毒、改良土壤等效用。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较大限度地保留了秸秆中的有机质和矿质成分,同时,秸秆上的农药或重金属残留物也在热裂解过程中被有效地分解或炭化了。

  此外,新型秸秆还田机、秸秆纤维素转化淀粉、秸秆生物反应堆等,都是科技人员为秸秆找到的“出路”。

  尽管“路子”很多,焚烧秸秆的势头却仍然愈演愈烈。这是因为无论从产品接受度、秸秆消耗量还是产业规模来看,仍然没有形成优势的秸秆利用方向。“人人有办法,但处处皆麻烦。”潘根兴如此形容这种局面。

  呼吁科技政策支持

  “要用科技创新解决秸秆困境,离不开国家相应的政策支持。”朱典想说。他在推广木煤生产技术的过程中,对这一点感受颇深。

  在我国南方,耕地较为分散,每户人家拥有的田地不过几亩。对这些农户而言,花时间收集自家为数不多的秸秆,显然比不上外出务工划得来。

  另外,尽管木煤更为清洁、高效,但近年来全国煤价大幅下跌,木煤在价格上没有太大优势。发电厂则习惯于依赖煤炭能源,对木煤等生物燃料的接受度并不高。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国家的政策性补贴。然而,朱典想表示,虽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农业部为秸秆利用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但要享受到这些待遇并不容易。一方面,已建成的生产线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有资格享受相关补贴;另一方面,申请补贴的手续非常复杂,“办起来费事得很”。

  木煤曾入选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得到50万元经费,但这笔经费远远不够建立工厂。目前,朱典想仍在各地奔走,亲自寻找能够合作的厂家。“我们非常希望有相应的科技政策协助成果转化。”朱典想说。

  杨富强表示,政府不仅要支持秸秆利用的科研项目,还应帮助这些项目找到合作者,支持科研成果走向市场、走向商业化。

  正视“中国特色”的秸秆困局

  专家指出,中国面临的秸秆困局与国内农田分布、耕作制度等特点有关。例如,南方农田规模较小并且分散,很难像国外大农场那样实现籽粒收割和秸秆打捆的一体化进行,从而大大增加了秸秆收集的时间成本和物力成本;此外,中国农业高度集约,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秸秆即便还田,短时间内也难以分解,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生长。这些都导致农民对处理秸秆的积极性不高,更倾向于“一烧了之”。

相关文章

百岁老信贺百岁老

11月30日,我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奠基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教授熊运章迎来其百岁寿辰。当天,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来自已经103岁高龄的该校林学院教授毛绳绪的亲笔贺信。作为西北林学院......

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全部投放完成总投资近3万亿元

13日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了解到,农发行已全面完成农发基础设施基金2459亿元的投放任务,支持基础设施领域项目1677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近3万亿元。农发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已审批、正在办贷流程中......

农业科技现代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引擎

智能农机在田野里奔腾辗转,自动播种、施肥、收割,却不见一人;指尖在屏上轻轻一点,旅行之余也可以给大棚里的蔬菜浇水施肥;没有土壤,没有阳光,植物工厂里的蔬菜依然长得旺盛……科技与农业融合,描绘着最时尚、......

中科院助力巴基斯坦干旱区农业节水增效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标志性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的稳步推进,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各领域内的合作逐渐深化。2018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和巴基斯坦......

让更多高科技含量的果蔬种子生根发芽

郭宁,80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甘蓝类蔬菜基因组学、分子遗传、功能基因和生物育种研究。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一粒粒小小的果蔬......

1000万元!新乡县农业农村局采购实验室仪器设备等

近日,新乡县农业农村局发布《新乡县农业农村局新乡县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预计花费近1000万元采购实验室仪器等设备。详细信息如下:一、项目名称:新乡县农业农村局新乡县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

1个月3项重磅成果,事关农业“芯片”!

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是否取得丰收,作为农业“芯片”的种子至关重要。不仅如此,种子的质量与安全还关系到农村稳定、农业增效的大局。随着分子设计育种成为引领作物遗传改良的前沿技术,越......

平均亩产达954.9千克!水稻新品种“楚粳54号”丰收

9月8日,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在云南楚雄州禄丰市金山镇官洼社区,对楚雄州农科院高原粳稻育种团队选育的水稻新品种“楚粳54号”进行实产验收。经实地测产,“楚粳54号”最终平均亩产达954.9千克。图为收割机......

694万!广东省农药风险监测中心仪器设备采购招标

项目概况广东省农药风险监测中心(含田间监测点)仪器设备采购(第一批)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9月2......

让农业科技广袤的田野上落地生根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对于广大涉农高校来说,要把培养农业农村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摆在重要位置,引导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增强“知农、爱农、兴农”情怀,补齐培养单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