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15 09:51 原文链接: 秦伯强:太湖上的守望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太湖边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忍受着孤独,克服着种种困难,从事太湖湖泊研究和水质监测等工作,为科学维护太湖环境奉献自我,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站长秦伯强就是他们的带头人。

  1963年,秦伯强就出生在太湖的西山岛上,他喝着太湖水长大,继而因求学而离开,直到1995年,学有所成的他又回到太湖,通过从事湖泊研究将自己的一生与养育了他的太湖维系在一起。

  1980年,秦伯强考取河海大学工程水文及水资源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他来到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攻读博士,师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施雅风。

  攻读博士期间,秦伯强开始了他的野外考察研究工作,当时他的主要工作地是新疆、青海等地的野外湖泊,那时做野外湖泊研究工作的寂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第一次去时,开始感觉很兴奋,等到第三次,我就不太想去了,没一个熟人和朋友。每年都要在新疆待半年时间,就在野外观测解冻后的天气、水温和水质,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秦伯强回忆道。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湖泊富营养化和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太湖流域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太湖污染情况尤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1995年,秦伯强来到太湖站工作,开始致力于太湖湖泊研究。

  由于太湖的水文特征与他过往的研究并不相同,因此新的工作对他来说挑战不小。“过去我的研究以水量为主,来到太湖以后就是以水质为主,太湖是浅水湖,平均水深只有两米多。相比深水湖,当时浅水湖的研究成果较少,污染治理难度也大,风浪一来,底泥全部都翻起来了,因此我们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当时,不仅具体的研究方法和使用的仪器设备需要学习和探索,而且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下湖所能依靠的最好设备也就是机动渔船,对太湖做一次全湖覆盖采样通常要10天到两周时间,如果遇到强风、暴雨或大雾等恶劣天气,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都难以保障。“很多时候,我们遇到暴风雨天气之后,都感觉再也不想上船了,但是下次还是要去。”秦伯强说。

  克服了艰难险阻,秦伯强带领团队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同时他也惦念着如何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和地方需求。在主持一系列科研项目的同时,他还长期担任太湖水污染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或咨询专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在太湖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等方面的应用实践。

  除了将自己奉献给太湖湖泊科研,20多年来,秦伯强还培养组建了一支以中青年专家为主的、融合了湖泊科学多个分支的研究团队,有力地推动着国内湖泊科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张运林是秦伯强带的第一个硕士生,在他看来,秦伯强带学生松紧有度,让他受益一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秦伯强带领研究团队逐步创建了系统集成观测、实验和模拟、环境与生态时空格局耦合的多学科协同湖泊科学研究方法,揭示风浪过程对湖泊沉积物悬浮、内源污染释放和蓝藻水华爆发影响规律,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蓝藻水华发展的机制、控制对策和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恢复途径,成为目前国家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理论,形成包涵技术方法、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全方位的成果,填补了大型浅水湖泊湖沼学的研究空白。在他和他的团队的科研成果的帮助下,太湖水质近些年也开始逐步改善。

相关文章

太湖溶解有机碳储量和收支遥感研究中获进展

湖泊溶解有机碳不仅调节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其被微生物分解过程会消耗水体溶解氧,并产生有害物质、危害水环境。河流将流域大量的外源溶解有机碳输运进入湖泊,同时湖泊藻类增值等过程也会产生自源有机碳,两大来......

太湖溶解有机碳储量和收支遥感研究新进展

湖泊溶解有机碳不仅调节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其被微生物分解过程会消耗水体溶解氧,并产生有害物质、危害水环境。河流将流域大量的外源溶解有机碳输运进入湖泊,同时湖泊藻类增值等过程也会产生自源有机碳,两大来......

科学家在太湖沉积物铬迁移转化机制取得研究进展

铬(Cr)作为重金属,由于其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Cr已成为自然水体、土壤、沉积物和空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在水生态系统中,Cr主要以Cr(III)和Cr(V......

江苏太湖小流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显成效

武进最美河道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最终将选出10条最美河道。在备选的河道中,东尖引河和漕上河都是江苏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武进港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试点工程里的项目。武进港戴溪片区小流域......

我国学者破解大气氮沉降对水体氮负荷的影响

大气氮沉降是全球氮循环的重要过程,过量的氮沉降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严重影响陆地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进而危害人体健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颜晓元课题组前期在太湖地区的研究就发现......

建立国内首个跨省湖长协商协作机制两省湖长共治太湖

临界水源地保护区如何划定?跨流域污染如何治理?毗邻湖域开发如何勘界?日前,太湖湖长协作会议在江苏宜兴召开,会上,浙江、江苏两省正式建立太湖湖长协商协作机制。这是国内首个跨省湖长协商协作机制,这一机制的......

太湖告别大闸蟹?为保水质全面拆除围网

随着今年大闸蟹上市,记者获悉,为了保护太湖水质,太湖苏州市行政区域内水域4.5万亩围网将于今年12月底前基本拆除,明年6月底前全面拆除。这也意味着,今年将是太湖围网养蟹的最后一年。江苏省苏州市太湖大闸......

最大监测项目招标拒绝“纸上谈兵”是好马就要出来遛一遛

4月4日,清明小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太湖湖面并不平静。当地海事部门发布了局部封湖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工作人员依然两次前往太湖三山岛西太湖水域。一场云集了众多主流监测仪器厂商的监测运维大比武正在这里......

历经10年治理无锡人喝上了“20年前的太湖水”

日前,记者从无锡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获悉:2017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符合IV类标准,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9毫克/升,达到III类水质标准,氨氮浓度为0.15毫克/升,达到I类水质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10年治理,太湖“年轻”了

冬日的太湖,波光粼粼,静谧而美丽。从当年大规模蓝藻,到如今水清岸绿,没人能比两岸居民更理解这份“美”的来之不易。10年治理,河长全面上岗,重拳出击:清淤泥,疏河道,控源截污,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5300......